正文 苗圩:《中國製造2025》可簡單概括為“一二三四五五十”(1 / 3)

苗圩:《中國製造2025》可簡單概括為“一二三四五五十”

視點

作者:陳豔敏

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中國製造2025》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國家質檢總局、中國工程院等部門和單位聯合編製。為了讓廣大讀者進一步深入了解《中國製造2025》,《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

記者:對於《中國製造2025》,請您為中國製造勾勒一個形象。未來中國製造業由大變強,您的信心源自哪裏?

苗圩:如果簡單概括一下中國製造目前的情況,有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值得我們關注,就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過程中,2010年我國再次成為製造業第一大國,這對我們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但我國雖然是製造業的大國了,但是大而不強。我們從現在開始,要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去轉變,這就是我們製定《中國製造2025》的一個時代背景。

記者:《中國製造2025》是我們國家製造業一個綱領性的文件。它將從哪些方麵使中國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苗圩:為了簡單好記,大概可以用“一二三四五五十”這麼一個總體的結構來概括。

所謂“一”,就是一個目標,我們要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去轉變,最終要實現製造業強國的目標。

所謂“二”,就是通過兩化融合發展來實現這個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來引領和帶動整個製造業的發展,這也是我國製造業所要占據的一個製高點。

所謂“三”,就是要通過“三步走”的一個戰略,大體上每一步用10年左右的時間來實現我國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的目標。

所謂“四”,就是我們確定了四項原則。第一項原則是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第二項原則是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第三項原則是全麵推進、重點突破。第四項原則是自主發展和合作共贏。

所謂“五五”是有兩個五,一個是有五條方針,即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和人才為本。另一個是五大工程。第一個就是製造業創新中心的建設工程;第二個就是強化基礎的工程,即強基工程;第三個是智能製造工程;第四個是綠色製造工程;第五個是高端裝備創新工程。

最後就是十個領域。對於重點領域要在技術上、在產業化上尋求突破。比如說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航天航空領域、新能源汽車領域等等,選擇了十個重點領域進行突破,這就是整個中國製造業在《中國製造2025》中的主要內容。

記者:剛才我們談到了我國製造業缺核少芯,這個對中國製造有何影響?如何彌補這方麵的缺陷?對核心技術和芯片產業的發展,國家有哪些政策規劃?

苗圩:先講芯片,主要是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的核心。去年我國光用在進口芯片上的外彙就超過了2100億美元,成為單一產品進口最大的用彙領域,甚至超過了整個石油進口所使用的外彙。除了花錢,更關鍵的就是,高端的集成電路,是我們發展很急需的,但是它的一些裝備,還受到了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國出口的限製。高端芯片不解決,對我國整個電子信息行業的發展形成最大的一個瓶頸。所以根據這些情況,去年國務院就製定出台了一個關於鼓勵和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實施綱要。在文件出台以後,我們也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鼓勵和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其中有一項比較引起大家關注的,就是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按照市場化的方式去運作,來解決集成電路的融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