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采購舞弊的治理(1)(3 / 3)

通過事後審計,在發現和查處采購問題的同時,也為企業辨識采購舞弊提供了不少經驗,有助於提升企業相關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客商調查

對客商的調查包括三個方麵:供貨價格、促銷折扣、采購道德。

供應價格調查,可以采用三種方法,合同供應商、同類供應商、供應門戶網。通過合同供應商的報價調查,可以清楚采購人員在操作中是否有貓膩;通過同類供應商的價格調查,可以知道合同供應商的價格是否合理,不合理的情況下是否可能與采購人員同流合汙;通過供應門戶網,可以掌握產品的價格趨勢和市場走向,以確定一個相對合理的價格區間,提升對價格舞弊的識別度。

促銷折扣調查,主要有三項內容,一是折扣類型,二是折扣幅度,三是返回方法。首先要知道供應商會給予哪些折扣,通常情況下,供應商提供的折扣包括現金折扣、數量折扣、季節折扣、銷售折扣、批零折扣、協作折扣、品種折扣等。其次要了解各種折扣的力度,不同類型的折扣所給的幅度也不一樣,少的幾個點,多的達幾十個點。最後是清楚以什麼方式返還折扣,比如現金返還、貨款抵扣、打入指定賬戶等。通過促銷折扣調查,可以對采購回扣方麵的舞弊行為有所警惕。

采購道德調查,主要是通過供應商了解采購人員在業務活動中的表現,是否存在“卡、吃、要”的情況,比如人為製造供應障礙、敲竹杠混吃喝、索要回扣賄賂等。除了主動行賄的供應商,其他供應商對采購人員腐敗行為都比較反感,給采購員“好處”也是無奈之舉,為的是在采購訂貨中“分一杯羹”,占上一席之地。拿到訂單的供應商可能是“敢怒不敢言”,而沒有拿到訂單的供應商卻能夠“有怨抱怨”。事實上,有許多采購舞弊都是因為相關供應商的舉報而東窗事發。通過對供應商調查,有利於掌握采購人員的職業道德走向。

三、行為覺察

對行為的覺察,主要通過三個層麵:采購習慣、異常表現、消費趨向。

采購習慣,主要是開展業務的方式。比如是獨家采購還是分散采購、是直接采購還是間接采購、是單獨采購還是聯合采購、是自主采購還是外包采購,所采用的方式是否合理,績效如何,如果有問題,就可以順藤摸瓜找出破綻。

異常表現,主要是不正常的行為。比如供貨對象異常,所選擇的供應商或專業度不夠或明顯大材小用;售後服務異常,產品經常得到投訴,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但供應商卻始終不變;審批程序異常,利用采購主管不在之際,越級呈請上級主管審批采購事宜;供需關係非同尋常,與供應商之間的聯係過於密切。哪裏有異常,哪裏就是突破口。

消費趨向,主要是與收入不符的消費現象。比如經常擺闊,穿名牌、戴名表、開名車;過度揮霍,花錢如流水;超常生活,名下有多處房產,不用還房貸,子女讀名校等。隻要收支不相稱,肯定一抓一個準。

(第三節) 采購舞弊的成因

采購舞弊的成因,主要有四種:一是誘惑多,二是管理鬆,三是待遇差,四是私欲強,其中前三項是客觀的環境原因,後一項是主觀的自身原因,相關分析如下。

一、誘惑多

隨著時代的發展,誘惑也在升級,種類繁多、花樣百出。較低層次的如請吃飯、送禮品、給贈品、包旅遊、發購物卡等;稍高層次的如租房租車、負責報銷、贈送現金、解決子女入學、調動家屬工作等;再高層次的如提供住房汽車、款項打入賬戶、安排家屬出國等。有業內人士透露,不少采購員、采購經理的月薪雖然隻有三五千元,但每年從供應商等處拿到的灰色收入或不法所得卻高達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元,這種收入差距的誘惑,實在是防不勝防、難以割舍。

二、管理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