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采購舞弊的治理(1)(1 / 3)

(第一節) 采購舞弊的形式

采購舞弊作為采購活動的衍生現象,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並不罕見,甚至已經成為一些企業經營者的管理之痛。采購舞弊的客觀存在,不但會使企業利益蒙受損害,還會給企業文化帶來負麵影響。對采購總監而言,治理采購舞弊不僅是一種管理的需要,更是一種崗位的使命。治理采購舞弊需要有相應的管理技能。首先要清楚舞弊行為的形式,明白可能發生的采購舞弊有哪些;其次要懂得辨識舞弊行為,掌握可能鑒別采購舞弊的方法;再次要了解舞弊行為的成因,知道產生采購舞弊的根源;最後要找到根治舞弊行為的對策,明確防治采購舞弊的途徑。

采購舞弊的形式不少,花樣繁多,但根據不同的性質可以概括為四種:一是吃裏爬外,二是假公濟私,三是內部勾結,四是渾水摸魚。

一、吃裏爬外

吃裏爬外就是采購人員與供應商一起串通進行舞弊,采購人員一邊拿著公司的薪酬,另一邊還拿著供應商給的好處。主要的行為包括:高價采購、溢量采購、超值采購、低質采購、泄露標底、招標串標、差價回扣、采購提成等。

案例一:外商高某,得知國內一家建築集團經常有招標項目,於是托關係認識了該集團負責采購的汪經理,幾次交往後兩人成為朋友,高某還邀請汪經理的妻子和女兒去港澳旅遊了一趟。投桃報李,汪經理在隨後進行的兩次建築設備和建築材料招標中,將內定的建築設備和材料的型號、產地、關鍵的技術參數全部透露給高某。結果高某的公司全都順利中標,成交額達5000萬元人民幣。汪經理也因此得到了高某所給的10萬美元“回報”。

案例二:江西某高校教材科的餘姓科員,全權負責教材的采購工作,不斷從書商處獲取采購回扣,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裏,僅從一家書店收取的回扣款就超過了10萬元。

這是兩個吃裏爬外的采購舞弊案例,汪經理通過泄露標底拿到了不義之財,餘姓科員則通過采購教材私吞了大量回扣。這種舞弊的最大特點就是裏應外合,因為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

二、假公濟私

假公濟私就是采購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滿足一己私利,或限製競爭,或指定客商。主要的行為包括:定向招標、封鎖信息、擅自開標、隨意換標、評標作弊、關係邀標、領導定點、獨家采購、多頭采購、賬外采購等。案例一:某省級單位擬建立內部局域網,采購預算為400萬元,招標文件明文限定:供應商的注冊資金在2000萬元以上,有3個以上省級單位類似項目的經驗,做過本係統內項目者優先。結果有一家當地公司完全符合招標條件,以398萬元的報價中標;而另一家企業的報價隻有348萬元,但因為沒有滿足相關條件而落榜。後來有消息說,中標供應商與招標單位領導的關係“非同一般”。

案例二:某醫藥器械公司的藥品部章經理上任不久,便以公司的名義到處訂貨並私下銷貨,從中牟利。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以售後付款的方式分別從六家藥廠訂購了價值超過50萬元的藥品,所得銷售款全部用於償還私債和個人揮霍。案發後,法院判處該公司全額賠償並強製執行,而章某個人已身無分文,贓款也無法追回。

案例一是顯而易見的定向招標,三個條件全部對應,報價沒有突破標底要求,供應商如此“幸運”,完全得益於招標單位的特殊關照,正是“非同一般”的關係促成了這筆買賣。案例二是非常典型的賬外采購,章某打著公司的旗號卻幹著營私的勾當,給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兩個案例,都屬於假公濟私的範疇。

三、內部勾結

內部勾結就是采購與內部其他崗位的人員相互串通、共同作案。主要的行為包括:私分外賬、人情客商、通融驗貨、虛報入庫、報銷作弊、財務造假等。

案例一:某高校教材科有4名工作人員,將書商給學校的明扣放入外賬,並根據職務高低和工作年限長短進行瓜分,3年間累積分贓33萬元。案發後,這四人被法院以貪汙公款罪分別判處了3到10年不等的徒刑。

案例二:某公司采購員小鄭夥同財務科會計小瞿,通過偽造單據、多報冒領、重複報銷等手段,貪汙公款近百萬元。雖然屢屢得手,但最終還是以落入法網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