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采購成本變動的內部原因,涉及企業戰略、采購方法、業務能力、資金運作等多個層麵,總起來說就是對內部問題的協調。不同的企業戰略、不同的采購方法、不同的業務能力、不同的資金運作都會給采購成本帶來不同的結果。
企業的實踐表明,通過采用集中采購、聯合采購、招標采購、電子采購等模式可以降低采購成本。前麵提到的中國移動公司通過集中采購、慈溪鄉鎮醫院通過聯合采購、馬鋼建設公司通過招標采購、孚日集團通過電子采購降低成本所取得的成效就是最好例證。此外,有關研究發現,企業通過談判也可以降低采購價格3%~11%。可見,采購方法、業務能力等內部變因對企業降低采購成本的作用不可小覷。
二、外部變因
決定采購成本變動的外部原因,主要涉及對方的實力、合作的關係兩個方麵,總起來說也就是對外部資源的利用。對方實力的強弱、雙方關係的好壞都會給采購成本帶來不同的結果。
國外的研究表明,通過優化供應商可以降低成本3%~10%,通過發展合作關係對供應商進行綜合改進可以降低成本10%~25%,依托供應鏈進行即時采購可以節約采購成本20%,讓供應商參與早期產品開發可以降低成本10%~50%。由此可見,供應商的選擇和與供應商的合作等外部變因對企業降低采購成本的作用相當明顯。
明白采購成本的變因,有助於采購總監明確采購成本管理的重點。
案例一:江蘇林海集團為了降低采購成本,在建立製度、確定原則、明確規定的基礎上,通過采用招標方法和執行業務審核,取得了明顯的收效。近五年來,該集團組織了142次招標采購,招標金額為9340萬元,節約資金1778萬元,審核采購業務789項,審核金額為7378萬元,節約資金1506萬元。
案例二:某商城的運作需要采購大量的服務來支撐,因此把降低采購成本的重點放在了與供應商的合作方麵。該商城通過兩種方法降低了采購成本:一種是成本分析法,比如通過對服務商電梯維修成本的分析,減少維護費用支出幾十萬元;一種是雙贏法,比如利用清洗作業的淡季,與清洗公司簽訂清洗合同,節約清洗服務費用近10萬元。
案例三:山鋼集團萊鋼公司通過“五舉措”降低了采購成本近3億元:一是優化進口礦采購渠道,終止西非毛粉資源,新增澳礦資源,開拓南非資源;二是踏準市場節拍,提前預判,采用“現貨+期貨”采購方式,節約資金1536萬元;三是密切關注海運市場動態,統籌港口資源、協調租船等事宜,減少運費支出2950萬元;四是開展跨境貿易結算和融資,較境內貸款降低財務費用117億元;五是綜合分析宏觀信息,合理優化庫存結構。
影響企業采購成本的變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內因,有的是外因,還有的是內因外因兼而有之。林海集團的變因主要在內部,采用的攻略是從內因入手;某商城的變因主要在外部,相應的做法是立足於外因;而萊鋼公司的主要變因是內外兼備,需要的對策就是雙管齊下。三家公司的不同經驗說明了一點:隻有認準了主要的變因,才可能對症下藥抓出實效。
(第三節) 采購成本的壓縮途徑
在知道采購成本結構和明白采購成本變因的基礎上,采購總監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對路的壓縮采購成本的途徑。有什麼途徑可供選擇。
采購成本壓縮途徑一覽表
途徑願景原則要求重點
優化內部管理全方位
強化外部合作全天候
針對性
有效性
抓住重點
循序漸進
製度規範、係統監控、人才培養、方法擇優
渠道選擇、關係管理、合作共贏從大的方麵講,主要的途徑有兩條:一是優化內部管理,二是強化外部合作。內部管理優化的目標應該是全方位,所有與降低采購成本相關的工作都要展開,力求使相關的工作能夠得到全麵落實。外部合作強化的方向應該是全天候,所有對降低采購成本有效的合作都要進行,力求使有效的合作不受其他條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