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采購成本的控製(1)(3 / 3)

當然,全方位目標和全天候方向作為一種願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實現這種願景,還是應該腳踏實地,要以針對性和有效性為原則,要從重點工作抓起,要循序漸進邁向成功。

優化內部管理的重點主要是製度規範、係統監控、人才培養、方法擇優。前三個重點,製度規範已在前麵提到,係統監控和人才培養會在後麵論及,這裏要談的是方法擇優。強化外部合作的重點主要是渠道選擇、關係管理、合作共贏。前兩個重點已經在前麵講過,這裏要談的是合作共贏。

把方法擇優、合作共贏視為降低采購成本的重要途徑,實際上也是一種共識。《2010年中國采購研究報告》的相關數據表明,企業控製采購成本的途徑主要包括供應市場調查、詢價和議價、公開招標、逆向競標、庫存控製、與穩定供應商達成戰略合作、公司高層審計價格等,其中代表方法擇優的詢價和議價、代表合作共贏的與穩定供應商達成戰略合作被選用的比重最高,平均達到90.6%和74.4%。國有企業、大型企業和外資企業在這兩個方麵做得更好:通過詢價和議價降低成本的國有企業占90%、大型企業占93.3%、外資企業占94.7%;通過與穩定供應商達成戰略合作降低成本的國有企業占90%、大型企業占86.1%、外資企業占81.3%。相對而言,中、小企業和私營企業就做得較差,特別是在與供應商達成戰略合作方麵,中型企業、小型企業、私營企業的比重分別隻占到71.2%、52.5%、66%。雖然大多數企業都認同這兩個重要的途徑,但在具體操作上還是有著不少差別,中小企業和私營企業的采用力度還不夠到位。

一、方法擇優

從壓縮成本的角度看,有許多采購的方法可以選擇。

在所列舉的八種采購方法中,招標采購、集中采購、聯合采購、電子采購、外包采購、國際采購已經在前麵的章節中分別作過介紹。這裏隻對比價采購和直接采購進行一些補充。

1比價采購。所謂比價采購,就是通過對供應價格的收集和比較,選擇性價比最好的進行采購。比價應該是采購活動的最原始、最基本的要求,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被忽視。比價采購作為一種法規在我國出台是在1999年4月,當時的國家經貿委發布了《國有工業企業物資采購管理暫行規定》,對比價采購提出了明確要求。之所以推出這項法令,源於山東濰坊亞星集團購銷比價管理的成功經驗。通過實行比價采購,亞星集團的采購成本要比同行業平均水平低出8%。山東省65家重點工業企業學習亞星推廣比價采購後,采購成本平均降低5.26%,相當於這些企業全年實現利潤的42%,效果明顯。

比價采購的實現需要一定的條件,亞星的做法是建立及時反映價格動向的信息網絡,實施獨立有效的價格審計,明確相關的標準和程序,落實責任嚴格考核獎懲兌現,取得的成效體現在幾個方麵:首先是堵塞了資金漏洞,通過比質比價采購,電石供應的一級品率由57%上升到995%,創效1000萬元,通過聚氯乙烯工程的國產設備配套,審減了原決算額的41.5%;其次是提升了市場競爭力,通過比價采購使生產成本大幅降低,部分產品的製造成本位居世界先進水平,擴大了國內市場份額,並跨入了國際市場;最後是保障了產品合格率,比價采購為企業生產合格產品奠定了基礎,該集團近年來的主要產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