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采購成本的結構分解
采購成本對采購績效的影響,最為直接也最為明顯。采購總監要想取得良好的采購績效,就必須從控製采購成本入手,要知道采購成本的結構分解,要明白采購成本的變因歸類,要清楚采購成本的壓縮途徑,要掌握采購成本的管理工具。因為這既是企業控製采購成本的關鍵所在,更是采購總監施展技能的用武之地。
采購成本的結構有兩層含義,首先是構成,其次是比重。
一、成本構成
采購成本基本上包括四大部分:一是價格成本,二是儲運成本,三是應對成本,四是管理成本。
采購成本結構一覽表
價格成本儲運成本應對成本管理成本
材料價格運輸費用庫存費用設施費用
產品價格驗貨費用補貨費用業務費用
服務價格倉儲費用其他費用差旅費用
價格成本就是企業采購材料、產品、服務的成交價格。儲運成本就是在交貨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包括運費、保險、檢驗、折舊、租金、倉儲、人工等。應對成本就是為解決各種供應問題而發生的費用,包括為保證連續供應增加的保險庫存,因為質量不佳數量不足出現斷貨而產生的補貨費用,因超過規定期限而產生的維修和服務費用等。管理成本就是為完成采購任務所支出的各種費用,包括提升采購效率的硬件和軟件投資、進行招標和業務交往所發生的費用、采購人員工資、出差考查、財務費用等。某嬰兒食品公司的采購成本居高不下,公司曾試圖通過電子采購的方式來解決,但效果不如預期。於是該公司將注意力轉向了對成本的分析,並找到了根本的問題——采購價格。問題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采購產品的價格過高,二是采購產品的功能過剩。比如,該公司所采購的一種主要原料價格一直比較高,原因是供應商的生產成本太高,換了一家供應商後價格馬上就下來了,但品質卻沒有什麼區別。
又比如,該公司采購的包裝材料比同行厚了許多,標簽使用量比同行高出一倍,鐵罐印刷次數是同行的四倍,這些毫無實際價值的多餘功能,也拉升了采購的價格,公司及時對類似問題進行了整改,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這個案例說明了采購成本構成分析的重要性。該公司正是通過對采購成本構成的分析,才看到了自己與同行的差距,才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
二、不同比重
在采購成本的構成中,不同成本所占的比重有較大的差距。通常情況下,價格成本是絕對主體,儲運成本、應對成本、管理成本雖然都占有一席之地,但比重相對較低。某電視機企業的玻殼采購成本的構成比重(反映的就是這種規律。在全部采購成本中,價格成本比重最大,管理成本和儲運成本比重次之,應對成本比重最小。
采購成本的構成比重與所采購的物品特性有關。不同的物品,采購成本在構成比重方麵相差懸殊。比如有的產品體積大重量輕,儲運成本的比重可能會較高;有的產品質量有問題,應對成本的比重就會更大一些。在特殊的情況下,儲運成本也有可能高於價格成本,比如空運的急需件,儲運費用就往往會高於產品的采購價格。
知道采購成本的結構,有助於采購總監掌握采購成本管理的方向。
(第二節) 采購成本的變因歸類
采購成本的變動要素與采購成本的構成直接相關,包括價格要素、儲運要素、應對要素、管理要素。而決定這些要素變化的原因各不相同,同樣一個要素,可能會有多重的變化原因,就可控的原因而言,既有企業戰略方麵的原因,也有業務能力方麵的原因,還有雙方關係方麵的原因。但總結起來看,各種變因可以歸為兩大類:一類是內部變因,另一類是外部變因。
一、內部變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