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技術。技術因素包括兩個方麵:一個是生產技術,另一個是環保技術。生產技術主要是針對綠色原材料的使用而引發的對工藝、流程、設備的調整,如果不能實現綠色原料與生產技術的匹配,綠色采購也難以維係。環保技術是綠色采購的功能延伸,要保證綠色采購的成效,就必須在環保上下工夫,增加資源的利用率,減少汙染物的排放,如果隻關注原料的綠色而忽視整體的效果,綠色采購也就失去了意義。
3文化。企業是否擁有綠色文化的氛圍,對綠色采購的實施影響重大。從企業高管到采購人員,甚至是一線工人,都需要樹立綠色的理念,具有環保的意識,並成為自覺的行動。否則,與綠色采購配套的管理、技術就會難以推進。
4成本。綠色采購的實施、綠色技術的采用、綠色供應鏈的建立都需要一定的投入,初期的高成本往往會成為企業實施綠色采購的主要障礙。
前麵提到的《2010年中國采購研究報告》和《中國綠色采購鏈調查》的結果顯示,成本過高被企業視為影響綠色采購實施的最大障礙,比重都占據首位,分別達到685%和36%。
可見,內部因素往往成為企業實施綠色采購的絆腳石,製約著綠色采購的發展。但企業所麵臨的這些內部因素,並非不可逾越。現實情況表
明,許多企業通過自身的努力,通過各種方法化解綠色采購的障礙,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隨著外部推力的不斷增強,內部阻力的逐漸減弱,綠色采購的前景不容低估,最終有可能會在所有的采購活動中得以實現。
案例一:寶鋼憑借在我國鋼鐵行業中的三個“第一”,引領了“綠色”潮流。第一個《綠色采購行動計劃》提出了對供應商和承運商的優先選擇條件:ISO140001體係認證和ISN/NSM管理體係認證;第一個《綠色采購行動指南》建立了優先、限製和禁止采購的7萬個代碼目錄,推薦了36個綠色采購產供研項目;第一個《綠色宣言》
承諾與環保績效良好的供應商合作,致力於開發高效能源和資源效率的製造工藝,為社會提供優質的環保產品和服務。寶鋼推出這三個“第一”的初衷是:不僅要實現鋼鐵產品製造過程、產品本身和企業本身的綠色發展,而且要大力倡導整個產業鏈的綠色夥伴關係。
案例二:珠江啤酒集團近年來注重環保技術的采用,投入資金1.7億元,而產生的效益已經超過224億元。比如用錯流膜過濾技術取代矽藻土過濾使耗水量下降25%,變壓器低壓回路改造項目的實施節約6%的電量,采用快速發酵工藝節約發酵時間50%,利用沼氣回收技術每年可創造效益500萬元。環保節能技術的應用,確保了珠江啤酒廠在業內低能耗方麵的領先地位,為企業贏得了競爭優勢。
案例三:沃爾瑪企業文化中有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可持續發展,這一理念已經成為全體員工的共識,也是企業招聘和保留員工的衡量標準。沃爾瑪公司還通過實施的員工環保實踐,來強化綠色文化的影響,挖掘員工對環保的貢獻潛力。有一位在明尼蘇達州工作的員工,在公司文化的熏陶下,主動做工作讓她的祖母將自己經營的旅館都換上了從沃爾瑪買來的促銷節能燈管,每月因此節約電費85%。公司受此啟發,為員工製訂了一億個節能燈管的銷售目標,實現了這個目標就可以為消費者節省30億美元的電費開支,每年減少2000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三個案例給出了四條出路。寶鋼的綠色計劃、指南和宣言,從管理的角度為其他企業進行綠色采購和綠色供應鏈管理提供了方向、路徑和經驗。珠江啤酒集團的環保技術應用,從技術和成本的角度為其他企業的綠色采購和綠色技術應用提供了榜樣,說明了技術投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雖然需要一定的投入,但可以提升競爭力和增加經濟效益。沃爾瑪的員工環保實踐,從文化的角度給其他企業進行綠色采購提供了思路,展現了員工對環保的貢獻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