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還有不少企業都因為實施綠色采購而降低了成本:新澤西州的PSE&D公司通過綠色采購使每年的廢物處理費用減少了三分之一;福特汽車公司通過采購可循環、可再利用的原材料,僅一年就節約成本10億美元,星巴克公司通過采購輕薄包裝袋,每年在減少大量塑料垃圾的同時節約成本50萬美元;凱澤永久集團通過采購可再加工和循環使用的醫療設備,每年節省的成本為200萬美元,通過采購具有節能效應的計算機,每年減少的能耗價值達400萬美元。
2增強競爭能力。隨著綠色采購的興起,國際貿易中的綠色壁壘也開始增加。通過采取應對的措施,就可以有效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掃清貿易中的綠色壁壘障礙。
比如歐盟議會及理事會2003年2月13日通過的《關於在電子電氣設備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質的指令》(RoHS),規定在2007年6月以後各國含有鉛、汞、鎘、六價鉻、聚溴二苯醚、聚溴聯苯六種有害物質的電子電氣設備,一律不準進入歐盟,更不得在歐盟內部銷售。為了攻破這一壁壘,國內許多相關企業都開始從綠色采購入手,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以春蘭公司為例,從2005年開始就對所有產品的原料進行了分析,列出了符合RoHS指令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清單,並推行滿足產品和工藝要求的綠色采購計劃。通過全球範圍的綠色采購,春蘭產品所使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都符合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的安全標準,都不含RoHS指令所禁止使用的六種物質,產品出口歐盟沒有障礙。
3減少環境風險。通過采購具有環保特點的材料和產品,可以減少意外事故發生的概率,避免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降低觸犯法律的風險。這方麵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敗的教訓。
成功的例子。一個是國內的玖龍集團,將總投資的6%以上用在了環境保護領域,通過采用沼氣生物脫硫技術,將脫水後的汙泥變為再生燃料,每年節約標煤兩萬噸左右。另一個是國外的3M公司,通過對產品和流程的再造,減少了26萬噸的汙染物排放。
失敗的教訓。成都有12家企業,由於向大氣排放的煙塵濃度超過國家標準、廢水超標排放、擅自轉移危險廢物、擅自拆除大氣汙染物處理設施等問題,於2011年8月被當地環保機構處以共計100萬元的罰款,其中最大一筆罰單開給了成都華陽中科成汙水淨化有限公司,該公司因廢水超標排放,被罰款348萬元。
4促進企業發展。促進企業發展主要體現在企業形象和凝聚力的提升上。21世紀代表最佳企業形象的無疑是綠色企業,通過實施綠色采購、開發綠色產品、落實環保,可以塑造環保、盡責的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的知名度,擴大市場的影響力。與此同時,通過把綠色采購納入企業內部管理,可以改善工作環境、加大對員工的保障力度,進而提升員工的向心力,推動企業的發展。
以企業形象為例,不少企業由於獲得了綠色產品的標誌而銷路大開:法國有一家電池企業因為生產不含汞和鎘的電池,獲得了歐洲綠色標誌,不到兩個月其產品在歐洲市場的占有率就提高到15%以上;德國的加熱器行業在引入環境標誌後,“綠色”加熱器的市場份額飆升到六成以上。
(第二節) 綠色采購的現狀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