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采購的風險管理(2)(3 / 3)

企業資質。包括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質量認證、稅務登記、商檢證明、注冊商標、代理授權等,主要落實供應商是否具備相應的資格。

經營實力。包括經營範圍、生產能力、產品質量、技術檔次、工藝水平、財務狀況、內部管理、服務內容等,主要考慮供應商是否有提供合格產品的能力。

商業誠信。包括商業信譽、履約情況、協作誠意等,主要確認是否有合作的基礎。

供應商優化集中表現在獎優汰劣、協同共贏兩個層麵。

獎優汰劣。通過對供應商的考核,對績優的供應商給予獎勵,並在采購政策上給予優惠;對績劣的供應商要責令改正,不能達標者要及時淘汰。

協同共贏。對合格的供應商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共贏為目標加強雙方的合作與協同,降低源於供應商方麵的采購風險。

3防範社會環境風險的信息管理機製。社會環境變化的風險,具有隨機性、突發性和偶然性的特點,也可以說是規律難尋。因此就需要通過對相關信息的收集和整合,分析以往類似事件的走向和影響,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作出預估和判斷,這也正是信息管理機製的作用所在。信息管理機製的著力點,一是信息收集,二是信息整合,三是信息分析。

信息收集。信息收集的對象主要是市場信息和環境信息。

市場信息主要包括相關的產品、渠道、供求、對手信息。產品信息如產品名稱、品牌、材質、成分、規格、功能、特點、參數、包裝、適用範圍、安全標準、認證級別、製造成本、價格體係、工藝流程、技術動態等。渠道信息如生產企業、分銷商、代理商、批發商等以及相應的資質條件、產能規模、技術水準、管理水平、商業信譽、資金狀況等。供求信息如市場分布、供需態勢、價格趨勢、消費習慣、行業動向等。對手信息如采購數量、現有供應商、潛在供應商、采購策略、發展階段、核心競爭力等。

環境信息主要包括政治、經濟、科技、輿論、自然環境信息。比如國際局勢的演變、經濟政策的調整、科學技術的發展、媒體輿論的焦點、自然災害的影響等。環境信息的收集不需要包羅萬象,重點是收集可能對企業采購帶來風險的環境變化信息。

信息整合。信息整合的方向包括篩選分類和彙總建庫。

篩選分類,首先要將所收集的信息進行篩選,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其次要對經過篩選的信息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進行分類。分類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按照信息的類型分,比如數據、文本、圖表、多媒體等;另一種是按照信息的內容分,比如產品、價格、供應商、競爭對手等。

彙總建庫,是對經過處理的分類信息進行彙總,建立與企業核心業務相匹配的數據庫,並納入統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控製信息的發布與訪問權限。

信息分析。信息分析的要求包括綜合和定向、現狀和趨勢。

綜合和定向。綜合分析強調的是廣度,作用在於定性,通過分析可以形成基本的概念。比如,某產品的市場定位、供應態勢、價格趨向、技術動態等。定向分析強調的是深度,作用在於定量,通過分析可以得出明確的結論。比如供應商,可供選擇的有多少,各自的優勢在哪裏,主要的問題有哪些,合作的基礎是什麼,發展的前景怎麼樣等。

現狀和趨勢。現狀分析主要為了解決現實問題,通過分析可以把握實際的狀況,做出相應的對策。比如,通過對供應商的生產成本分析,就可以知道影響成本的關鍵所在,對價格構成的合理性作出判斷,獲得談判的主動權。趨勢分析主要是為了解決風險問題。通過分析可以把握可能的趨向,做出相應的決策。比如,通過對影響價格的環境變化趨勢的分析,可以清楚最大的風險在哪裏。如果是技術環境的影響最大,就需要根據技術發展的趨勢和可能的價格走向,合理確定采購的批量,以獲取最大的采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