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金屬加工廠需要采購銅、鋁、鉛、錫、鋅、鎳六種金屬原料,預算采購金額為1000萬美元,以2005年1月28日倫敦LME現貨市場價格為初始價格,以2004年2月17日到2005年1月28日相同市場的226組數據測算期望價格,設定單種金屬采購量為100~600噸之間。假設一:風險概率為10%時的最優采購策略。假設二:預期收益為50000美元時的最優采購策略。通過條件風險價值法,利用Matlab軟件進行運算,得出如下結果:
條件
推薦采購數量
銅鋁鉛錫鋅鎳
假設一100318100600100279
假設二100600100600100243
測算結果表明,不論是在哪種假設情況下,錫、鋁、鎳三種金屬原料都是采購的重點。在這三種原料中,如果要考慮風險,可以多采購錫原料,少采購鋁和鎳;如果要再考慮收益,則應該多采購錫和鋁,少采購鎳原料。
這則案例表明條件風險價值法可以幫助企業決定采購的最優策略。有類似需求的企業,可以試試這種方法。
3網絡分析法。網絡分析法的重點是確定產品和供應商兩個方麵的風險係數。首先分析采購風險與產品風險、供應商風險的相關因素,進而分析各因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和風險係數。
產品風險的因素包括采購方式、價格波動狀況、區域經濟環境、產品生命周期、技術更新速度等;供應商風險的因素包括能力(質量管理、生產能力、成本控製、物流控製、庫存水平、財務狀況)和信譽(從業時間、業內評價)。
在相關因素和相互關係分析的基礎上,可以借助SuperDecisions軟件分別測算出不同產品和不同供應商的風險係數,係數大小與風險程度成正比。產品風險係數越小,說明對此產品的采購越容易,反之亦然;供應商風險係數越高,說明選擇此供應商的風險越大,反之亦然。
(第三節) 采購風險的應對
風險應對的主要功能是處理和防範。采購總監要根據風險的類型決定處理對策,要根據風險的源頭落實防範舉措。
一、風險處理的不同對策
根據風險矩陣,采購風險可以分為概率高危害大的高風險、概率較高危害較大的次高風險、概率較低危害較小的次低風險、概率低危害小的低風險。與此相對應,需要采取規避、控製、轉移、承擔的方法。
1風險規避。對於概率高危害大的高風險,應該采取規避的策略。當預期的收益不能彌補可能的損失時,必須果斷地放棄,以免給企業帶來重大的創傷,切忌因受到預期收益的誘惑而做出錯誤的選擇。要在預定目標
不變的情況下,改用其他方法或渠道,從根本上消除發生概率高、後果危害大的風險因素。
2風險控製。對於概率較高危害較大的次高風險,應該采取控製的策略。首先要減少風險發生的概率,其次要降低風險造成的危害。風險控製雖然是企業最常用的風險處理策略,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受到各種因素的限製而影響到控製的效果,比如知識水準、預測能力、評判標準、技術手段等。風險控製需要把握的重點是確定風險基線(費用、進度、性能)和製定放行準則(可放行的基線限值)。同時要注重先進技術的運用,比如備用設計、漸進研究、仿真、建模等。
案例一:惠普公司為了降低塑料和其他材料的采購風險,采用50%的長期合約、35%的期權合約、15%的現貨市場購買的組合合約方式進行采購,從而有效控製了采購的價格風險,保證了采購收益的最大化。
案例二:某棉麻公司預計在三個月後需用棉花100噸,針對棉花價格起伏較大的特點,考慮到屆時棉花現價有可能下降、期價會有所上升,於是運用了套期保值的方法進行了采購,結果獲得了每噸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