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采購的合同管理(2)(2 / 3)

針對合同中可能出現的舞弊,采購總監在審批合同時必須有足夠的防範意識和相應的防範措施。首先,采購總監要對合同舞弊的嚴重性和普遍性有足夠的認識,並在審批合同的過程中加以識別;其次,要責令有關管部門在價格、數量、質量、供應商的核查方麵嚴格把關,並通過健全製度、改進流程、加強管理的方法,堵塞可能出現的漏洞。

2風險的防範。采購合同中可能出現風險的環節,主要包括采購風險、供應風險、儲運風險、支付風險、爭議風險。

采購風險。因采購方的失誤而引發。比如,由於采購人員在能力、知識、信息、責任心方麵的不足,以至於在采購中存在價格過高、批量不妥、規格不符等問題。

供應風險。因供應方的失誤而引發。比如,由於供應商在技術、產能、資金、管理方麵的不足,造成產品的質量、數量、交期方麵的問題。

儲運風險。因物品的特殊性而引發。比如,易燃、易爆、易碎產品,有毒物品,需冷藏物品等,在搬運、運輸、倉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支付風險。因支付方法和幣種而引發。比如,擔保的形式、支付的方法、保險的類型、相關的彙率等,存在著選擇不當或趨向不定的問題。

爭議風險。因爭端處理方式而引發。比如,違約責任的區分、索賠方法的落實、仲裁與訴訟地點的選擇等,存在是否明確或得當的問題。

針對合同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采購總監在審批合同時應該給予高度關注,對不同環節可能出現的不同風險要進行核查或預估。可以采取合同風險評估表的形式,對各種不定因素做出準確的分析,以減低風險出現的可能性。同時還要從基礎抓起,通過加強培訓機製提高員工的業務素養,通過健全評定機製保證供應商的可靠程度,通過完善設施提升安全的保障係數,把各種風險出現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案例一:采購員小程在辭職前為公司購買的片堿價格是6000元/噸,當時片堿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所以價格很高。一年後他拜訪原公司時發現,該公司片堿的采購價還是6000/噸。事實上,在他離開原公司不到兩個月,片堿的價格就已經回落到了2000元/噸,現任采購給領導的答複是,小程不是很能幹嗎?這就是他當時購買的價格。因為領導很信任小程,所以現任采購就用這個借口來搪塞,以掩蓋自己在采購中的貓膩或失誤。

案例二:某公司與一家外地供應商簽訂了采購合同,因為沒有在合同中明確處理糾紛的訴訟和仲裁地點,結果當合同出現問題後,被迫在供應商家所在地打官司,接受當地法院的判決,輸掉了官司。

兩個案例都是由於合同審批不嚴格給企業帶來了損失。案例一的情況,有價格舞弊和采購風險兩種可能;案例二的情況,則完全是爭議的風險。這兩個案例說明了在合同審批中防範的必要性,不論是現存的舞弊還是潛在的風險,如果不能在合同審批的過程中予以識別並有效地防範,那麼結果隻有一個:企業必須為此付出相應的代價,有時候這種代價還相當昂貴。假如案例一中的公司每月需用10噸的片堿原料,那麼,該公司就已經為此付出了至少40萬元的代價。因為在小程辭職後不到兩個月,片堿的市場單價就下調到2000元/噸,而在小程再回公司進行拜訪前的10個月裏,該公司已經以高出市場單價4000元的價格采購了100噸的片堿。如果實際需量更大的話,造成的損失也就更多。

(第三節) 采購合同執行的要務和原則

采購合同的執行過程,按照工作性質可以分為三大板塊:動態跟蹤、貨款結算和糾紛處理,三者的關係。

可知,在采購合同執行的三個板塊中,動態跟蹤是基礎,其結果將決定後續工作的不同走向。當結果是已經履約時,就轉入貨款結算板塊;當結果是未能履約時,則進入糾紛處理板塊。采購合同執行的三個板塊,有著各自的要務和對應的準則,詳見。

采購合同執行的要務和準則

板塊要務準則

動態跟蹤履約查驗滿足條款要求

貨款結算單據核實遵守財務規章

糾紛處理對策定奪維護長遠利益

一、履約查驗要以滿足條款要求為準則

在動態跟蹤板塊,主要的任務是對履約的狀況進行檢查和驗證。在履約查驗的過程中,必須遵循滿足條款要求的準則,判斷是否履約要以相關的合同條款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