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采購的渠道管理(1)(2 / 3)

4共贏原則。共贏原則要解決的是方向問題,也就是合作發展的問題。如何共贏?戰略合作、利益共享是基礎。所謂戰略合作,就是選定的供應商應具有長期合作的潛力,采購方可以通過與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的關係,在價格、品質、排程、支付、服務等方麵得到更多的便利。

所謂利益共享,就是通過建立供應鏈的方法,與供應商結為命運共同體,充分發揮管理集成化、資源分享化、合作互利化、響應敏捷化的優勢,造就供需雙方共贏的局麵。

案例一:英國某公司在采購費用方麵控製不嚴,采購人員出差基本上都坐頭等艙和商務艙,員工還可以按照個人的喜好自主選擇航空公司,結果與公司有業務往來的航空公司超過十家,公司的交通開支也居高不下。為改變這種狀況,公司采購總監決定改變機票的采購模式,經過多方麵的評估後選定了兩家航空公司作為公司的機票供應商,並確定了相應的采購流程和折扣。這一舉措收到了供需雙贏效果,被選定的航空公司各獲得了該公司四成以上的機票采購量,而公司由此降低了近三成交通費用,全體員工還都可以享受航空公司最高等級的會員待遇。

案例二:華為公司是以打價格牌起家的,為了保持價格優勢,華為會把成本的壓力分攤給供應鏈上的所有供應商。盡管供應商都承受了很大的價格壓力,但華為的供應鏈並沒有因此出現過大的問題。原因何在?主要是因為華為在壓價的同時,也為供應商提供兩大“誘惑”,一個是提供均等機會,另一個是提供支付保障。華為的采購都是通過招標進行的,規則公開透明;而華為的付款及時準確,按照協定執行。正是由於這兩大“誘惑”,保證了華為公司供應鏈條的相對穩定。

兩個案例從不同角度,說明了供應商選定的共贏原則。案例一告訴我們,有時候一個非常簡單的決策,就能造就供需雙方共贏的局麵:航空公司有了穩定的客源保證,公司也有效地降低了采購成本。

案例二告訴我們,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如果能為供應商解決一難題,提供一個好的氛圍,那麼就有可能實現共贏:華為贏得了低價采購,供應商則贏得了平等的機會和支付的保障。共贏原則可以得到如此的收效,其他三個原則的作用也不容低估。作為采購總監,應該在供應商評定的實踐中,以這四項原則為準繩,明確目標、理順思路、規避風險、認清方向,為企業把好供應商的準入門檻。

二、構建體係、成立機構、提出範圍、落實商家是關鍵步驟供應商評定的關鍵步驟有四個:構建評估體係、成立評估機構、提出初選範圍、落實供應商家。

1構建評估體係。供應商評估體係主要包括評估目標、評估內容、評估流程。

評估目標就是要為企業落實采購渠道,要在準確定位的基礎上,遵循對應、可控、共贏的原則,選定能滿足企業需求的供應商。

評估內容通常有四個板塊:一是企業概況,二是供應能力,三是管理水平,四是合作基礎,主要內容。具體標準可以根據產品的特點和企業的需要製定。

最早對供應商選擇的係統研究始於1966年,Dickson通過對數百位采購經理和采購代理的調查研究,概括了供應商選擇的“23條準則”,並按照重要程度進行了排序。其中:“非常重要”的1條——質量;“相當重要”的7條——交貨、曆史記錄、供貨保證、生產設施/能力、價格、技術能力、財務狀況;“重要”的14條——遵循報價係統、溝通係統、美譽度、業績預期、管理與組織、操作控製、維修服務、服務態度、服務形象、包裝能力、勞工關係記錄、地理位置、往來業務量、培訓;“不太重要”的1條——往來安排。

“23條準則”問世以來,得到了學術界和業界的高度關注,相關的研究文獻很多,企業的具體實踐也不少。比如,從不同角度專門研究該準則的論文不下百篇;再比如,中國聯通就是在對該準則進行簡化和優化的基礎上製定了選擇供應商的11項標準。由此可見,“23條準則”具有較高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采購總監在製定選擇供應商標準的時候,不妨做一下參考。

評估流程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彙總分析、提出初選、專業評估、確定名單、審核批準六個環節,在有些環節之間,還需要進行一些準備和補充:信息收集除了二手資料外,還需要第一手資料(如供應商調查表等);專業評估前要對采購物品進行分類;專業評估還要確定是否進行現場評估或樣品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