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成本是采購的基礎任務,途徑是性價博弈。性能和價格的關係可以分為三大類型九種組合。第一類是性能高價格低型,包括性能高價格低、性能高價格中、性能中價格低三種組合(深色部分);第二類是性能價格平衡型,包括性能低價格低、性能中價格中、性能高價格高三種組合(白色部分);第三類是性能低價格高型,包括性能低價格中、性能低價格高、性能中價格高三種組合(淺色部分)。壓縮成本並不意味著隻買便宜的不買貴的,而是要著眼於性價比。有的東西很便宜,但卻不能滿足要求;有的東西雖然貴一些,但卻是物有所值。因此,性能高價格低類型的產品應該是采購過程中所追求的目標,性能價格平衡類型的產品應該是采購過程中可接受的結果,性能低價格高類型的產品應該是采購過程中要避免的失誤。
2011年11月在華聲論壇出現了一個帖子,稱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所購買的惠普打印機內存條,價格竟高達6274元。有記者對此進行了核查: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證實了這單采購,並告知“是通過正規渠道合法采購的,如果有質疑可以去中央政府采購網進行查詢,價格是公示的”;在惠普中國總公司客服電話接轉的代理商那裏,記者被告知“同型號的普通版內存條價格在300元左右,而惠普原裝的內存條需要預訂,價格在600元左右”;供貨方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業務經理也承認確有此事,並稱該內存條之所以賣6000多元,是因為“內存條是惠普原裝的,經過專業檢測,所以貴一點”。
記者在瀏覽中央政府采購網時發現,查詢商品價格都需要登錄,而隻有政府部門相關人員才有資格進行注冊。
客觀存在的產品性價不平衡采購,通過這一案例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樣型號的產品卻以高出市場9倍的價格成交,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其中的問題出在哪裏還沒有定論,但至少表明了類似情況的嚴重性。
四、供需交點——推進管理
采購是供需的交點。對外是供應商,對內是需求部門。內部的供應能力以及外部的供應信息,需要通過采購部門向供應商進行傳遞,並對供應商進行考核。比如產品的規格、參數、功能、質地、價格、數量、交期等;又比如供應商是否具有相關資質,是否具備提供合格產品的技術、生產和資金實力等。外部的供應情況以及內部的相應對策,需要通過采購部門向需求部門進行通報,並就應變措施進行溝通。比如是否能夠滿足需求、存在哪些問題;又比如是否需要修改設計、是否需要調整生產計劃、是否需要變更采購目錄等。
推進管理是采購的既定任務,原則是有機互動。與供應商的互動,主要體現在能夠找到最好的供貨渠道和保證最優的供貨服務,目的是為了提升采購工作的效率。與需求部門的互動,主要體現在引導需求部門理解采購的約束條件並做出快速的對策響應,目的是為了提升組織整體的運行效率。采購部門隻有通過與外部供應商和內部需求部門的有機互動,才能推進采購部門和整個組織的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某集團公司的電腦采購業務由各分支機構自行管理,其結果造成集團內部電腦品牌繁多、功能配置混亂、維修服務較差、采購舞弊成風、集團形象受損。為了扭轉這種局麵,集團采購總監建議對電腦采購實行統一管理。不論是集團總部還是分支機構,經相關領導批準後隻需上報電腦需求數量,由集團采購部彙總並交IT部門根據業務類型決定電腦的機型、配置、操作係統和品牌等,隨後由采購部通過招標的形式完成采購。新的采購形式使集團的采購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采購價格明顯下降,維修升級服務有了保障,集團對外的管理形象也得到了明顯改觀。
這則案例顯示了采購在管理中的作用。通過采購方法的改進,就可以推動部門和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二節) 物品用途決定采購對象
采購的對象種類繁多,但從用途的角度看,可以歸為四大類,分別是基礎用品、保障物品、需求商品、服務產品。
一、企業生產——基礎用品
采購基礎用品是為了完成企業的生產任務。基礎用品主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
1原材料。指未經加工和適度加工的原材料。比如原煤、原油、原鹽、原木、天然氣、礦石、沙土等;又比如生鐵、粗鋼、鋁錠、木材、汽油、柴油、焦炭、硫酸、水泥、棉紗等。
2零部件。指完成生產所需要的零件和部件。比如汽車生產所需的發動機、輪胎、排氣管、座椅、方向盤、車用空調、車燈、顯示麵板、底盤等;又比如電腦生產所需的顯示屏、主板、硬盤、光驅、內存條、刻錄機、調製解調器、內置風扇、聲卡、顯卡、鼠標、鍵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