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輕小說”的現狀與對策(2 / 3)

《銀河英雄傳說》可以說標誌了輕小說文學產業鏈式發展的開端。但在被譽為日式RPG魔幻冒險的奠基之作的《羅德島戰記》完結之後,史詩式輕小說的發展就已經出現比較明顯的停滯。主要原因是題材和模式的局限,無法突破傳統文學敘事領域,後續作品基本是大量模式相似的仿製品,使讀者陷入了審美的疲勞。

與之相比,2002年高橋彌七郎開始連載的《灼眼的夏娜》標誌著輕小說第二種形態的開啟:幻想故事不再發生於遙遠的異世界,而是與讀者群的現實生活融合在一起,演出重點不再放在宏大背景與複雜劇情之上,而開始重點塑造親近讀者的角色形象,遲鈍的中學生男主角阪井悠二和驕傲少女夏娜就是這部作品中的代表人物。

而此類輕小說改編的動畫,也正是日本動畫黃金時代的生力軍。第二代輕小說在2006年動畫《涼宮春日的憂鬱》播出時達到了巔峰,而無獨有偶的是,這兩部輕小說時代的代表作的插畫師都是日本著名插畫家伊東雜音,其插畫中可愛的形象和柔和的色彩無疑也是這兩部作品人氣爆棚的重要因素。

這些以“融入現代生活的幻想故事”為主題的新生代輕小說引領了輕小說向更加生活化和樸實化發展的風潮。這一時期,日本每年輕小說的新作都高達千本以上。如日本出版科學研究所2005年5月號《出版月報》的“輕小說研究”特輯中的統計數字可以看到:2004年新出版的輕小說即已高達2179本,印刷量達到832萬冊,這些新作加上已出版的舊作係列的總銷售量的整體市值超過440億日元。

可是如之前一樣,優秀的作品必然引來模仿,可愛,校園,三角戀等元素越來越被模式化應用,2014年的今天,日本輕小說的發展又陷入瓶頸。

2、輕小說在國內的發展

(1)國內網絡輕小說的發展。輕小說在國內屬於新興文學體裁。近年來國內網絡文學有傾向於輕小說的發展趨勢,一方麵因為大量輕小說愛好者的增加,另一方麵一些作者也看到了輕小說發展的廣闊前景。但目前網絡文學特殊的創作和盈利模式並不利於輕小說作者群的培養,網文的灌水快餐廉價銷售模式使得輕小說作者的創作字數隻能獲得微薄的稿酬。

(2)國內實體輕小說的出現。國內原創輕小說的正規實體化始於2011年日本角川文庫在廣州建立“天聞角川”合資公司。

天聞角川作為日本角川文庫在大陸地區的官方代理,除了引進日本熱銷的正版輕小說外,也推出了一係列國內原創作品,並在2012年1月5日開創了原創輕小說圖書品牌“天輕文庫”。天聞角川還發行了其旗下的輕小說雜誌《天漫輕小說》。遺憾的是《天漫輕小說》在2013年就停止了紙質發行轉為電子刊物,國產原創輕小說也並沒有取得很好的反響。

究其原因,固然輕小說的國內讀者群仍規模有限,根本上還是因為國產輕小說整體質量堪憂,雖然在網文風潮下產量眾多,但要達到實體出版的暢銷水準還有相當距離。

三、“輕小說”在國內發展現狀

我們已經闡述了日本輕小說行業現有的形態,其核心包括一、插畫師與小說家的緊密合作;二、實體小說出版與漫畫、動畫、改編和遊戲製作的四位一體;三、幾乎無窮無盡的各類周邊商品拓展出的市場空間。遺憾的是,對於國內輕小說行業,在每一條上都還未邁上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