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輕小說”的現狀與對策(1 / 3)

我國“輕小說”的現狀與對策

新聞與出版

作者:李涵睿

【摘 要】本文從輕小說的概念入手,通過對比中國輕小說與起源地日本的輕小說發展差異來分析中國輕小說的現狀。並為對國內輕小說行業的發展難題提出現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輕小說 動漫產業 現狀 對策

今時今日,數字出版正強烈衝擊著傳統出版的地位,但中國紙質出版的潛力卻遠未窮盡。在日本,紙質傳統出版依然占據著無可撼動的市場地位,而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出版內容——輕小說業的發展和貢獻,也許能給我國出版業的發展和轉型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

一、“輕小說”的定義和特點

1、“輕小說”的定義

輕小說是一種起源於日本的小說體裁。從字麵意義上可以理解為“可以輕鬆閱讀的小說”。但實際上由於行業的蓬勃發展,其邊界大大拓寬,許多未必能讓所有讀者輕鬆閱讀的類型作品,同樣借助輕小說的商業模式蓬勃發展。今天的輕小說是一個文學出版物生存、創作、後續開發,產業聯合,衍生物市場各方麵的整體生態係統。

2、輕小說的特點

輕小說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學創作模式有著其不同於傳統文學的特色。

首先是形式上,盡管插圖是一種極其古老的表達傳統,但輕小說業對插畫運用的技術水平卻處於商業文學的時代最前鋒。其核心思路可以歸結為兩點——依靠封麵彩圖進行主要角色的偶像化;通過黑白插頁實現關鍵戲劇場景的視覺化。而這兩點最終都是為了一個目標,那就是用有限的圖像資源,將文字小說的視覺效果盡可能強化。

在這一模式下,插畫對於一部輕小說作品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實際上優秀的插畫曾多次挽救了內容有缺陷的輕小說作品。

而在內容上,輕小說最常見的是幻想題材與現實邏輯的融合,廣闊世界與個人體驗的融合,在原創幻想世界的愛麗絲奇遇記奇妙之旅背後,是第一人稱視角產生的移情效應,是讀者基於現實邏輯產生的自省行為。

現在來看,自上世紀70年代誕生以來,輕小說行業的發展在商業文學領域可以說是具有前瞻性的,以幻想場景對應現代社會的壓力,以插畫演出對抗影視傳媒的競爭,以便攜文庫本配合快節奏生活的移動閱讀,以自省式內容應對網絡時代產生的個人原子化的孤獨。這些文學出版領域內部的技術革新值得我們虛心學習。

而在此之外,對市場宣傳和反響的掌握,輕小說與漫畫、動畫之間三位一體的高效率商業合作,以及海報、模型、CD等大量周邊產品的後期發售,是所有這些產業聯合形成了今天支撐輕小說產業鏈持久繁榮的框架。

二、“輕小說”的發展曆程

1、輕小說在日本的發展

輕小說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集英社文庫的創立以及高中生作家新井素子寫法大膽創新的《開往星星的船》是輕小說的初啼。但此時此類題材影響力仍相當有限,彼時佳作今天也鮮有人知。真正具有跨時代影響力的輕小說無疑是田中芳樹的傳奇巨著《銀河英雄傳說》係列。

《銀河英雄傳說》一出版就造成了轟動,並於1988年一舉獲得日本科幻小說最高獎。據統計,《銀河英雄傳說》係列從出版以來在日本共銷售了1500萬冊,被譽為“太空版的三國演義”,堪稱出版史上的奇跡。

而《銀河英雄傳說》達到這樣的成就並非隻靠田中芳樹一人的功勞,其跨時代的精美插畫以及改編成的動畫巨製等後期開發對其延續20多年的生命力也具有重要助力,以至於至今還影響著年輕一代。其多次改編成話劇在世界各地上演,《銀河英雄傳說》的同名漫畫至今仍在連載外傳故事,繼續豐富這個宏大且富有傳奇色彩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