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改進教育教輔類圖書的審讀工作(3 / 3)

教輔資料中經常有類似於根據材料完成練習的內容,有時候會出現材料後麵的題目與給出的材料風馬牛不相及,毫無關聯;也可能出現題目與材料的序號不一致的情況,這都需要編輯認真審讀書稿中給予的材料,與題目對應進行審讀、修訂。

5、圖文、表文對照審讀

隨著出版業的發展和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圖文並茂的圖書越來越多,在審讀圖文並茂書稿時,看圖文對應是否準確是看書稿的重要內容。主要是看書稿的圖文、表文對應是否準確。一般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即圖與文,或者表與文的內容和位置對應是否準確。一是內容不對應。即文字內容與圖片內容不一致,文字內容言此,而圖片內容言彼,文字與圖片內容不相符;二是位置不對應,即文字與圖片的位置不對應,二者相距甚遠,甚至跨頁,不利於讀者閱讀。

6、試題與要求對照審讀

例如在小學語文單元測試中有一題目要求“我能讀拚音,組詞”,試題卻是上麵注拚音,要求學生在下麵括號寫詞,要求應改為“我能讀拚音,寫詞語”。

7、聯係常識審讀

聯係常識和科學知識進行審讀,是對編輯基本素養的考驗。這要求編輯具備良好的常識和科學知識修養,對於基本的常識類錯誤,能夠發現問題,改正問題。

8、聯係學科知識審讀

有不少編輯人員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學科的教輔統統包攬,無所不編,結果編出來的教輔質量低劣,誤人子弟。教輔圖書要求編輯具有所編學科的專業知識背景,或者對某一學科具有深入的了解和深厚的學識基礎,這樣才能在審讀工作中發現錯誤。

9、聯係語境審讀

對具體句子含義的理解必須把句子放在書稿具體語境中來辨析,通過對具體句子前後句含義的分析,來弄清所問語句的含義,辨別是否有誤。

10、借助工具書審讀、網絡審讀、黑馬軟件審讀

網絡時代的編輯,除了掌握傳統的工具外,要熟練掌握、運用網絡等新技術作為編審工作的有效工具。但是在運用網絡進行審讀的時候,例如針對某一個詞的解釋進行查閱時,網絡上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答案,這就要求編輯具有辨別正誤的能力,能夠甄選出對的答案。

編輯的審讀能力與自身的文學素養、知識儲備和工作經驗是密不可分的。在工作中,一定要學習總結工作經驗,例如在審讀中哪些地方是容易犯錯誤的,哪些地方是編輯自己專業知識薄弱的,都需要及時去補充。通過這樣的專業實踐經驗的積累,才能夠有效避免下一次失誤的再出現。作為教育教輔類圖書的編輯,還需要對教材有全麵和深刻的了解和掌握,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編輯作為一個雜家,需要廣泛和深厚的見識與知識才可能有能力去發現不足,改正錯誤,能夠淩駕於書稿之上,才能使書稿更完善。□

參考文獻

①佟豔麗,《教育出版,質量先行》[N].《新華書目報》,2014-04-23

②埃莉諾,《教輔市場“戰國時代”》[J].《新民周刊》,2013(15):33-35

③陳仲雍,《圖書編輯過程中的審讀》[J].《出版科學》,2002(42):27-32

④歐陽誌榮,《關於提高當前教輔圖書質量的幾點思考》[J].《出版廣角》,2011(1):52-53

(作者: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出版專業碩士)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