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網絡隱私權的保護研究(3 / 3)

總結保護網絡隱私的域外經驗,我國應該從法律規範、行業自律和技術保護等幾個方麵同時著手。

首先是法律規範層麵。盡管我國侵權責任法有明確規定保護隱私權,但是網絡隱私的範圍、網絡運營商和普通網絡用戶的具體權利和義務都缺乏詳盡具體的規定,所以未來應該針對網絡隱私權專門立法,以增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群體(如未成年人),需要進行特殊保護。除了專門立法模式,有學者建議“將附屬刑法與刑法典緊密結合,構建雙軌製刑法保護規範體係”保護個人隱私。⑦另外,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作用,可以彌補成文法的不足。

其次是行業自律層麵。為了防止影響個人的言論自由以及阻礙網絡產業的發展,立法保護網絡隱私的模式隻能在最低限度內實施規範,長久看來仍需要借助行業自律來規避上述風險。目前我國網絡行業自律組織有中國互聯網協會,以及三大門戶網站(新浪、搜狐、網易)組建的中國無線互聯網業誠信自律同盟,在保護網絡用戶隱私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後應該讓更多的網絡運營商加入自律組織,征集網絡用戶的意見和建議製定自律規範,並完善網絡隱私受到侵犯的救濟方式。

最後是技術保護層麵。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針對以網絡施行了技術過濾製度,盡管技術手段不能完全徹底,但是卻極大地降低了規製成本。我們應該使用防火牆、信息訪問控製、身份控製、設置密碼等技術措施加強網絡隱私的保護。

此外,普通網絡用戶應該不斷提高自我保護網絡隱私的意識和能力。在通過多重維度保護網絡隱私的同時,還需要注意與國際合作。網絡無國界特性使得侵犯網絡隱私權的行為很可能跨越國境,由此我國應該特別注意涉外案件的法律適用、管轄和執行等問題要與國際接軌。□

參考文獻

①⑤王利明,《隱私權概念的再界定》[J].《法學家》,2012(1):116-117

②張新寶、任鴻雁,《互聯網上的侵權責任:〈侵權責任法〉第36條解讀》[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4):18

③於雪鋒:《網絡侵權法律應用指南》[M].法律出版社,2012:7

④齊愛民:《個人資料保護法原理及其跨國流通法律問題研究》[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119

⑥吉朝瓏,《網絡隱私權私法保護之框架構建》[J].《河北法學》,2008(5):115

⑦王立誌,《隱私權刑法保護雙軌製立法模式之提倡》[J].《法學評論》,2011(4):141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2012級傳播學專業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