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關於繁漪和周萍的感情糾葛處理方麵也非常匠心獨具,我們看到在周宅的客廳裏,四鳳在濾藥。魯貴在旁邊擦著家用的器具。接著畫麵轉入了一向陰森黑暗的小客廳,觀眾聽到魯貴對這間屋子“鬧鬼”事件介紹的畫外音。同時又看到四鳳躡手躡腳,膽顫心驚地走進這間黑房子,仔細探察,陰森可怕。接著通過閃回的鏡頭使得四鳳看到了“鬼故事”中的場景:小客廳裏要滅不滅的蠟燭,繁漪和周萍親熱的情景。隨後畫麵又回切到現在的四鳳,麵對著這一番過去景象的四鳳。這呈現出了一個電影世界中的時空疊合:聲音是魯貴的講述,視角是現在的四鳳,切換的畫麵卻是過去時態的繁漪和周萍。觀眾仿佛看到了四鳳所看到的場景,無形中將自我代入了電影角色,融入了整個電影的情節當中。這更加強化了周繁亂倫事件對四鳳造成的打擊。
然而,學術界對改編為電影的《雷雨》提出了尖銳的批評,稱之為“一次不成功的挑戰”。③觀眾也普遍認為電影“戲劇味濃”,雖然很早之前曹禺自己也表達過對話劇《雷雨》劇本並不滿意:“我覺得有些‘太像戲了’。技巧上我用得太過分。仿佛我隻顧貪婪地使用著那簡陋的‘招數’,不想胃裏有點裝不下。過後我每讀一次《雷雨》便有點要作嘔的感覺。我很想平鋪直敘地寫點東西,想敲碎了我從前拾得那一點點淺薄的技巧,老老實實重新學一點較為深刻的。”④
受眾普遍認為改編的電影版本過於“忠實原著”。雖然保持了原著的“戲劇性”,但很大程度上犧牲了電影的時空表現度,犧牲電影藝術反映社會生活的廣闊性和刻畫人物形象的生動性和複雜性。
2、電視劇版《雷雨》
導演李少紅從來都是電視劇市場上的弄潮人,她的作品《橘子紅了》、《大明宮詞》等深受觀眾的喜愛,一度“李少紅”三個字成為了收視率的保證。但她改編的電視劇《雷雨》引發爭議, 讓了解原作的人對此感失望和不滿。
該劇的演員陣容強大,雲集了大陸、港、台的一批大牌明星。台灣當紅小生趙文瑫出演周萍,劇中繁漪由資深演技派王姬擔任,周樸園一角由香港的資深藝術家鮑方演出,四次榮獲金馬獎影後桂冠的歸亞蕾成為了劇中的侍萍,當時的影視新秀田海蓉出演四鳳。但是這樣一個看起來星光熠熠的團隊塑造出的電視劇《雷雨》卻遭到了諸多的惡評。
總體來說,電視劇《雷雨》的改編,雖然利用了原有的人物和主要的情節,演繹了一些創造出來的原著中未太多著筆墨的事件和人物關係,但卻未能給人留下豐富與充實之感,反而出現了很多刻意的姿態。須知,改編是一種難度極大的再創作,改編的自由度不僅要受到原作的藝術風格和思想內涵的製約,而且要受到其中人物的性格邏輯和情節發展的必然邏輯的製約,超乎其上的刻意為之,不僅有畫蛇添足之虞, 也違背原作的本義。電視劇《雷雨》既未忠實於原作,也未能實現所謂“超常規的改編”,它破壞了原劇的戲劇結構,弱化了悲劇的色彩,將原本的深度轉化為膚淺的肥皂劇式“悲情戲”。詳細分析其“失敗”之處,主要有兩方麵的原因:
第一,電視劇《雷雨》違背了文學作品的改編主題思想不應背離文學原作的原則,該劇的編劇和導演似乎認為,該劇的主要任務是闡釋周萍和繁漪的愛情悲劇, 而造成這一悲劇的原因,不是由於封建禮教和倫理秩序的製約,而是由於男女兩性對待愛情的不同理解和態度。⑤導演李少紅就說過:“男人和女人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 女人靠她的思維理解事物, 男人用理性主導行為選擇。”⑥因而繁漪對周萍的愛戀便是正確的和合理的,而她最終被周萍所拋棄, 則完全是由於周萍在事業和愛情的選擇問題上,奉行一個“男人”所慣常運用的標準所致。電視劇雷雨》這樣的主題,不僅背離了原作的意圖,與原作嚴肅而深刻的社會批判主題相比,也顯得平庸和膚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