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故宮100》的創作特色(2 / 2)

五、前景

將一顆樹放在拍攝主體和鏡頭之間,通過它光禿禿和鬱鬱蔥蔥兩種不同形態之間的轉換,幫助主體交代時間和季節的輪換,一棵樹的榮枯便足以烘托故宮悠久的曆史,體現了攝像師對前景元素頗具匠心的運用。

其實,在這部係列片裏還有很多應用前景的成功之處。因為它能起到與眾不同的視覺效果和表意效果——展示空間感和透視感;幫助主體交代情節,烘托主題;交代地域或季節信息;通過遮擋幫助突出主體;裝飾性的前景;表達一種寓意;強化畫麵的動感;增強真實自然的表現效果。例如在《皇家殿試》中講述清朝末代探花商衍鎏從禦道乘轎出宮的景象,就選取了橋上敦厚的石柱作為前景,以示這一榮耀的尊貴。同時也通過鱗次櫛比的石墩勾勒出一個框架,突出了框內主體。在介紹角樓時,編者采用了較長時間的快速運動鏡頭,這些鏡頭都以樹木作為前景元素對角樓這一主體進行若有若無的遮擋,增加了角樓作為神仙居所的神秘感。

六、運動鏡頭

若說在《故宮100》中應用最多的,恐怕當屬運動鏡頭。由推、拉、搖、移、跟、升降攝像和綜合運動攝像形成的推鏡頭、拉鏡頭、搖鏡頭、移鏡頭、跟鏡頭、升降鏡頭和綜合運動鏡頭等形成了對故宮及其曆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詳細介紹。

故宮的一磚一瓦,一花一草,都是經過匠師們的精心雕琢才得以呈現出如此曼妙精致的視覺效果,見微知著,以小窺大,才能夠真正領悟故宮的內涵和神韻。攝像師為了細致入微地向觀眾展示建築師的匠心,采用推鏡頭的攝影技巧突出細節,展示那些容易被人們忽視的精工巧做。比如在《六龍禦天》中,展示柔似綢緞、輕若鴻毛的金箔。

推鏡頭形成視覺前移效果,具有明確的主題目標,使被攝主體由小變大,周圍環境由大變小。比如在《為君之道》中,講述懸掛在太和殿的匾聯——建極綏猷時,便運用推鏡頭,從整個宮殿慢慢推至隻有一副匾聯充滿整個鏡頭,帶領觀眾的視線範圍逐步縮小,最後濃縮為乾隆禦筆親書的蒼勁有力的“建極綏猷”幾個大字,這無疑是對主題最有效的渲染。

升降鏡頭的升降帶來了畫麵視域的擴展和收縮;視點的連續變化形成了多角度、多方位的多構圖效果。比方在《有容乃大》一集中,從午門介紹到微翹的屋脊,攝像師便采用升鏡頭從午門的牆壁上升到屋脊實現了一個鏡頭內的內容轉換與調度,巧妙又不失連貫性。另外,升降鏡頭還能表現出高大的樓閣各個局部的特點,表現縱深空間中的點麵關係,展示午門的規模、氣勢和氛圍。

跟鏡頭,能夠連續而詳盡的表現運動中的被攝主體,既能突出主體,又能交代主體運動方向、速度、體態、及其與環境的關係。在《有容乃大》一集中,對一位車載大鏡子的老爺爺采用跟拍,速度平緩,與節目節奏和畫外聲音節奏保持一致,引出這一集的線索對象——鏡子;對一位手拿鏡子的小女孩跟拍,鮮豔紅色將她放置在一個突出的位置,燦爛的笑聲彰顯著紫禁城的生機活力,昭示出主題:紫禁城是一麵鏡子,天空、大地、記憶、未來,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時光,所有有情的生命,都刻在這一刻的映照中,被喚醒。

七、對比技巧

在《故宮100》這部紀錄片裏,其創作特色給我們感觸最深的是兩種對比。一方麵是動與靜的對比,在這裏對於時間的交代,大部分采用了太陽照射下建築物投射到屋簷的影子的移動,以及天空的風雲變幻,在這兩種狀態下,故宮裏的建築物是永恒不動的,唯有影子和白雲在動,這一動一靜的鮮明對比,強調了故宮所特有的滄桑偉岸以及曆史厚重感,人在變、季節在變、時間在變、永恒不變的是故宮,是它所經曆過的曆史。

另一方麵是熱鬧與冷清的對比。裏麵既有大量空無一人的畫麵,又不乏遊客滿園的景象,看似一冷一熱,實則是曆史與現實的對比。片子第一集就介紹說曆史上的故宮對人們來說是陌生的,因為它是一座封閉起來的城,而如今,人們可以隨意遊覽故宮裏的各個角落。這部紀錄片是在追憶曆史,國內外遊客又何嚐不是在尋找曆史的蹤跡,於是,遊客的出現,也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故宮和曆史這一主題,這是編者的又一處匠心。□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