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100》的創作特色
藝廊回聲
作者:魏明月
【摘 要】《故宮100》是一部以故宮為藍本,通過鏡頭表現元素展現故宮的建築、人物、曆史的100集係列紀錄片。片中運用拍攝角度、影調、運動鏡頭等表現技巧,為觀眾呈現出故宮的曆史和現實,並通過線條的勾勒,表現故宮的建築構造和格局。動畫的滲入,一方麵再現當時情景,另一方麵讓鏡頭的表現更為直觀,而對比技巧的應用,使得電視表現的內容更加豐富飽滿。
【關鍵詞】《故宮100》 拍攝角度 運動鏡頭
一、線條
線條是畫麵的骨架,能勾勒輪廓,表現運動,模擬情緒起伏產生視覺節奏。在《故宮100》這部紀錄片裏,攝像師非常注重因材製宜、因景製宜,利用故宮建築物的形態美來選擇和提煉線條,用線條來引導視線、體現節奏、抒發感情。比如在《四麵玲瓏》裏講述故宮建築裏的角樓,畫麵第一幀將角樓的“角”作為中心點,兩邊的廊簷形成兩條對稱的折線向外放射開去,給人以擴張感、動感以及熱情活躍的心理感受。
二、拍攝角度
從攝像角度來講,《故宮100》是圍繞故宮所做的係列片,為凸顯故宮的隆重、莊嚴、肅穆、穩重,攝像師在攝像方向上多采用正麵角度,在攝像高度上多使用仰拍技巧,並且在這兩方麵輔之以正側麵、斜側麵以及平攝、俯攝,多種技巧並用,多側麵、各角度實現故宮的完美展現。例如,在《正大光明》一集中,開篇第一幀采用仰攝的攝影技法,以藍天白雲為背景,簡潔而寬廣,冷峻威嚴的紫禁城大門緩緩打開,年輕的順治皇帝成為清朝入住紫禁城的第一位皇帝,仰拍的應用,寓意故宮正在經曆著曆史上的重大變化,不溫不火,高貴莊重,迎接每一次曆史的變遷。
對於範圍比較小的空間,比如皇帝的寢宮乾清宮、處理政事的太和殿,攝像師采用仰拍的拍攝方法,以加強垂直空間的表現力度,使宮殿變得高大,凸顯皇權的高高在上,給人以讚頌、勝利之感,強化了運動感。而對於範圍較廣的空間,比如整個故宮、紛繁複雜的後宮,攝像師的技法則變換為俯拍、航拍,展現空間的整體特征,介紹皇家宮殿所處的環境以及規模,使各宮殿間的關係一目了然。例如在第一集《天地之間》幾個局部的故宮鏡頭過後,便是一幀完整的故宮俯視圖,使故宮的龐大宏闊最為直觀的呈現在眼前。
在禦門聽政中表現皇帝的莊嚴、平和、開放而又內斂,就把攝像機的位置選擇在故宮城牆的高度上,平拍和搖拍所拍攝出來的畫麵效果恰恰與畫外音相一致,突出主題。
三、動畫的滲入
為了更好地向讀者介紹故宮的曆史以及建築構造,在片中還大量滲入了動畫元素,直觀不失可愛,使得很多宣紙上靜態的畫麵擁有動態的美感,這也是對圖畫的靈動讀解以及當時那個年代生活場景的再現。比如:在《有容乃大》一集中,介紹午門的形製時提到的榫卯,則采用動畫的形式,利用搖拍的拍攝方法,從各個角度向人們展示午門的建造樣式,即帶有陰性意象的凹形形製。榫卯與它的外部空間形成的凹凸結構指向陰陽和諧,表明有界與無形的相對存在,午門的形製,印證和象征中國人對天地人關係的理解,有容乃大是它的氣魄。還有在《宮廷繪畫》一集中,動畫設計師將清代畫師們用寫實的筆法繪製的再現當時外朝禮儀全景的《光緒大婚圖冊》悅動紙上,猶如一部紀錄電影,諸多細節,曆曆在目,形式新穎活潑。更有在《吉祥瑞獸》中,展示故宮屋簷上瑞獸的象征意義時,將堅韌、尊貴、高貴、威武、靈敏、聰慧、吉祥、勇猛、正直、氣魄、關懷十一種願望變換為十一種瑞獸,非常可愛,表現人們在它們身上寄托的風調雨順、國泰安民的願望。《木建築》中,大量運用動畫來介紹中國木建築結構不用一根釘就能實現牆倒屋不塌的神奇效果,為我們搭建出一種淡然而又輕巧的永恒。
四、影調
在攝像和剪輯方麵,攝像師特別重視影調的調度,使畫麵中的影像呈現出差異化的明暗層次和明暗關係,無需語言的贅述,就能交待出畫麵以外更深層次的信息。例如,表現角樓守護故宮600多年的曆史時,沒有為刻意突出這段曆史的漫長而延長拍攝時間,相反,僅僅用了三個固定鏡頭就表現得淋漓盡致。其始是冬,角樓上覆蓋著厚厚的白雪,繼而以春——白雪慢慢融化,再者以夏——鳥鳴陣陣、綠樹森森。故宮,是一個曆史的範疇,要想全麵展示故宮的精髓,就必須按照時間的線索進行設計,剪輯師巧妙的運用色調來表現這一主題。又比如在《畫筆九龍》一集中,通過淡黃色調來再現當年建造的場景,給人以滄桑感、曆史厚重感,而又以明亮的色調來表現人們對於古人的遺產臨摹敬仰,兩種色調,兩個時空,兩段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