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電視新聞采編實踐與觀眾心理結合途徑(1 / 3)

淺析電視新聞采編實踐與觀眾心理結合途徑

聲屏世界

作者:劉向陽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普及,人們進入了信息時代。新聞是對於時事最為直接和快捷的反映,它能夠幫助人們了解最新的信息,探究事實的真相,並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導向作用。因此,如何做好新聞采編工作,成為保障新聞傳播速度和新聞傳播質量的關鍵。本文就電視新聞采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闡述,並就如何做好與受眾心理的結合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電視傳媒 新聞采編 受眾心理

電視新聞作為電視各種新聞性內容以及新聞報道形式的總稱,也是電視台節目的骨幹和主體部分。電視新聞節目在履行本身傳遞信息的社會功能的同時,還希望得到觀眾的認可與支持,從而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因此,電視新聞的采編工作離不開受眾的心理需求。為了保證電視新聞良好的收視率以及信息實時的傳播效果,就必須考慮到受眾的心理需求及偏好,以達到更好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

受眾收看新聞節目最重要的一點是希望從中獲取不曾知曉的信息以及對事物和環境的新認識。受眾對電視新聞內容的需求主要表現在對新知識、新信息的了解,獵奇心理的滿足,對國家以及世界大事的關注等幾個方麵。時效性是新聞的“生命”,也是贏得收視率,迅速向公眾傳播信息的關鍵所在。隨著社會的進步,當今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受眾對新聞及時性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在日常生活中,先睹為快的心理成為眾多受眾對新聞資訊的共同要求,同時這一心理又對電視新聞節目的時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目前電視新聞采編出現的問題

1、采編手段單一,缺乏多元性

新聞采編,從理論上來講是一件對靈活性要求十分高的工作,在麵臨不同環境,不同情況,不同人物時,應對的方法是不同的,采編方法的不斷創新和運用,才是發展的生命力所在。可是在實際的工作中,由於一些客觀原因,使得其缺乏創造性的思維,在采編方式上千篇一律,不懂得根據實際情況來改變采編策略和技巧,使得采編工作效率低下,內容單調。

2、在采編過程中沒有進行更深的挖掘

新聞采編,並不是一般人理解的隻是將新聞信息和素材進行簡單的收集,它是一個由抽象到具體,再由具體到抽象的升華過程,在很多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的眼中,新聞素材總是越多越好,其真實性和質量有沒有保障是很少被關注的,而且在表象的背後,有沒有隱藏更加深入更加有內涵的信息,也往往被忽略,這樣就使得采編的新聞缺乏深層次的東西,缺乏能夠激發社會共鳴的靈魂新聞。

3、采編工作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

所謂素質,不僅是指采編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業務水平,更重要的是職業素養和道德品質,對於這一點,經過長期的發展和人才培養,我國目前並不缺少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采編人員,缺少的是擁有強大綜合素質的全麵性人才。我國新聞采編隊伍,在應對時代不斷變化發展的問題上,普遍缺乏創新意識,限製了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

4、新聞缺乏真實性和時效性

在新聞的采編過程中,由於對於時間概念的模糊,使得對於內容的新鮮感和實時感把握不到位,從而減低了新聞的時效性,也使得新聞吸引受眾的能力減弱;另一方麵,有些新聞工作者,喜歡對新聞素材進行誇張化和扭曲化的處理,從而迎合受眾對於新聞新奇性的要求,但是這樣卻破壞了新聞的原汁原味,使得新聞的真實性大打折扣,這種新聞雖然會在短時間內引起受眾反響,但是卻經不起邏輯推敲和事實驗證,還會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損害電視媒體的信譽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