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電視新聞采編與受眾心理結合的策略
1、培養創新意識,建立激勵機製
對於采編方式單一的現象,媒體單位要建立科學的激勵機製,通過鼓勵和加強競爭的方式給采編工作人員提供創新的動力,使其自覺的運用各種合理合法的方式獲得新聞素材,提高節目質量。如廣西電視台資訊頻道的生活新聞類節目《新聞在線》,由於建立了一套數量與質量相結合的節目考核體係,激勵工作人員在采編節目時不斷創新求變,精益求精,該節目新聞語言親切自然、貼近民生,十分有親和力,容易被受眾接受,在廣西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和良好的群眾基礎。
2、對新聞質量要有既定要求,加大審核力度
要事先製定新聞要求的標準,對於哪些素材能夠作為新聞進行傳播要有清晰的認識,避免信息材料的良莠不齊,降低工作效率;同時要加強新聞的審核力度,要使得新聞具有對社會和諧有利的元素存在,並且也要保證新聞質量。如中央電視台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節目審核製度,規定了新聞節目的真、深、情,從而催生了《東方時空》、《法治在線》等一批既尊重新聞事實又引人入勝,為廣大觀眾所喜聞樂見的品牌電視新聞節目。
3、提高采編人員的素質
要定期對采編人員進行培訓,強化其專業技能和業務水平,提高其理性和邏輯思考能力;要加大思想品質的教育和國家法律法規的教育,使其能夠自覺遵守行業規則和國家法律,維護社會秩序,建立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最後要加強其對時代發展的適應能力。
4、提高服務意識
建立服務理念,是電視媒體占據市場的重要手段。服務可分為兩方麵,一方麵是新聞的提供,另一方麵是價值導向。必須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指導受眾的生活,提高受眾的生活質量,才能讓受眾認可媒體,取得忠誠度,服務意識也是現代媒體發展中新聞采編人員所必須具備的思想概念。如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的《平安365》、《道德觀察》等法製新聞欄目,以民生需要為出發點,根據百姓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疑點精心策劃選題,解答觀眾疑問,從而催生了一大批服務民生的優秀電視節目。
5、樹立市場理念
電視新聞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也要進入市場,並參與競爭,必須要轉變以往“我們生產什麼,你就看什麼”的理念,尊重受眾的需求。隨著目前消費者文化品位的提升,以及不斷分化的消費形態,電視新聞必須要為消費者帶來美的享受。在當前的市場狀態下,電視媒體必須要適應市場需求,采編人員也需要有市場意識,才能滿足當前的市場發展現狀。
6、滿足受眾對於新聞真實性和時效性的要求
要保證新聞時效性,就必須要做到最快到達現場,最快進行采訪,最快製作和最快播出。在對新聞素材進行收集時,要對多方信息進行迅速而準確地對比、分析、判斷、選擇。在對素材進行處理時,要盡量保證素材中心內容沒有偏差,在此基礎上運用其他的處理方法,比如在對某一刑事案件進行報道時,可以采用倒敘、插敘等手法,對事件各個流程的表述順序進行調整,增加懸念,但是事件本身的真實性沒有被影響。對基本事實的加工,既不能失實,又力求生動,對分寸的把握是節目成敗的關鍵。這一方麵,中央電視台《社會與法》頻道的《普法欄目劇》,以劇演案,以案說法,跌宕起伏,懸疑不斷,把客觀性、可視性、服務性有機結合,堪稱成功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