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愚山先用“以神斷案”之法,懾服人心,而引出事實真相,因此而解開了複雜的案情。
鄖陽山中,山勢險要,古木如蔭。絞國的都城絞城依山而建,易守難攻,成為當時著名的雄關險隘。
此時,幾十名樵夫正在山中砍柴,他們身穿楚國的軍服,唱著悠揚的楚歌,慢騰騰地打著柴。看他們的悠閑勁,好像全然不知這裏距離敵國的城門近在咫尺。
日近黃昏了,楚軍的樵夫們各自挑上滿滿的一擔柴。哼著歌緩步向山下走去。
突然,絞城的北門大開,一大隊兵將衝了過來。樵夫們嚇得扔下擔子就向山裏跑去,盡管他們跑得很快,但仍然有十幾個人被絞軍俘虜了。絞軍押著俘虜,挑著柴擔,得意揚揚地回城請功去了。
當天晚上,絞軍大擺筵宴,慶賀勝利。那些沒有出城去抓樵夫的絞軍懊悔不迭,他們沒有想到楚軍這麼愚蠢,樵夫上山砍柴時居然不派兵保護。早知如此,他們是不會錯過這次立功機會的。
第二天,城牆上的絞軍目不轉睛地盯著山中,希望楚軍樵夫再來打柴。但是,半個人影也沒有。
第三天,還是沒有楚軍樵夫的影子,絞軍兵士有些失望了。
終於,在第四天又有幾十名楚軍在山中打柴了。絞軍早已按捺不住,爭先恐後地衝出城門向楚軍殺了過去。
幾十名楚軍立刻扔下擔子,撒腿向山裏跑去,絞軍緊追不舍。
當他們追到一條穀口時,不見了楚軍的影子。他們沒有注意到山穀上空彌漫著衝天的殺氣,毫不遲疑地衝進了山穀之中。
忽然,殺聲震天,伏兵四起。楚軍大隊人馬殺過來,絞軍措手不及,紛紛倒斃。
剩下的殘兵見勢不妙,掉頭向回跑,見楚軍漸漸地追近了,他們隻恨爹娘少生兩腿,拚命地奔逃。
剛剛跑到北門城前,準備進城的時候,又是一片呐喊之聲,兩路伏兵殺了過來。
這是怎麼回事?原來,絞軍中了楚軍的拋磚引玉之計。這是公元前700年,楚軍攻打絞國時發生的事情。
當時正是春秋初年,楚國是南方的大國,一直想吞並周圍林立的小國,並且已經強迫許多小國成為它的屬國。
公元前701年,楚國大夫屈瑕打算和貳、軫兩國結盟,但鄖國把軍隊駐紮在蒲騷,聯合隨、絞、川、蓼等四國一起進攻楚軍。為此,屈瑕憂心忡忡。
大夫鬥廉獻計說:“鄖國人駐紮在他們的城郊,一定缺乏警戒。他們天天盼望四國軍隊到來,好聯合作戰,你就率主力來抵禦這四個國家,我用精銳部隊夜襲鄖國,如果能打敗鄖軍,四國軍隊喪失鬥誌,必定離散。”
從善如流的屈瑕立刻依計行事,果然在蒲騷大破鄖軍,終於和貳、軫兩國訂立盟約回國。蒲騷一戰,屈瑕名聲大噪。
第二年,楚國借口絞國曾與鄖國勾結,出兵攻打絞國。絞軍見楚軍勢大,便閉門不出,堅守城池。楚軍一時難以攻下。
屈瑕向楚王獻計道:“絞軍輕躁好鬥,不識計謀,軍紀也很散漫,行動沒有統一指揮。現在他們閉門不出,我們可以用小利引誘他們出城,而不必勞師攻城。我軍不是每天都派人進山打柴嗎?山中地形隱蔽,可以伏下重兵。如果我軍不派人保護打柴的樵夫,絞軍一定會上鉤。”
楚王連稱妙計,然後便按計行動。果然,絞軍在獲得一次小利之後,第二次便肆無忌憚,結果中了楚軍的埋伏。
絞軍主力在城外戰敗被困,城內空虛,隻好和楚國訂立了屈辱的城下之盟。
在攻打絞國的戰役中,楚軍分兵渡過彭水。羅國打算攻打他們,便派人去偵察楚軍情況,隻是時機未到,方沒有貿然出擊。
但這種敵意已經足夠給楚國作借口了。公元前699年,屈瑕率軍攻打羅國,大夫鬥伯比一直送到城外。
回來的路上,鬥伯比對車夫說:“屈瑕出征時趾高氣揚,心意浮動,此戰必敗。”
回城後,鬥伯比立刻進見楚王,講了這種情況,請求楚王增兵。但楚王對戰功顯赫的屈瑕非常信任,沒有同意。
回宮後,楚王同夫人鄧曼講了這件事。
鄧曼說:“鬥伯比的意思並不是指屈瑕所率軍隊的多少,而是希望大王訓誡屈瑕,讓他心生畏懼。屈瑕連戰皆捷,頭腦膨脹,自以為是,必然輕視羅國,大王如果不加督察,他便會輕舉妄動,上當受騙。請大王派人告訴他,上天不會寬恕他的過錯的,切勿喪師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