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司法部門調查,一個名叫“科德米”的建築公司,從1979年初到1987年初的8年時間裏,先後承包了許多個監獄的建築工程。這個建築公司的老板德米科采取金錢開路的辦法,大肆賄賂買通要職官員。據意大利報刊報導,德米科通過公共工程局長加布裏埃萊·迪帕爾馬,送給公共工程部長的贓款有20億雖拉之巨(約合150多萬美元)。就這樣,他們在經過精心修飾的冠冕堂皇的漂亮外衣的掩蓋下,相互勾結,裏應外合,營私舞弊,為所欲為,巧取豪奪。
1978年2月,都靈瓦萊特監獄發生犯人暴動和爆炸事件,監獄遭到嚴重破壞。意大利司法部原計劃撥款50億裏拉,後來猛增至230億裏拉,佛羅倫薩的犯人用品倉庫的最後造價比原計劃多了7倍。維羅那監獄計劃1972年動工修建,預算造價20億裏拉,由於諸多原因,推遲了10年以後才動工,共花去430億裏拉。索利恰諾監獄,以“專家提出權威意見”為名,5次追加預算高達410億裏拉。科莫監獄原來由伊科梅克公司承包修建工程,後被科德米公司搶了過去,造價非但沒有降低,反而增加了一倍。普拉托監獄的最後修建費竟比原計劃高出16倍,達到駭人聽聞的地步。
熱那亞稅務警察指揮中心1988年2月16日、17日深夜開展了行動,對科德米公司和其他地方進行了搜查,涉嫌資料達幾十萬頁,如仔細讀一遍,起碼也要幾個星期。“金子監獄”醜聞爆發後,消息不脛而走,象電波一樣很快傳遍全國各地,傳遍大街小巷,轟動了各黨派、議會和政府。尼科拉齊——社會民主黨的第一把手一夜之間,成為了眾“矢”之“的”。黨內有人要求他立即辭職,但也有人為他拚命辯護;有人要求司法部門一查到底,依法嚴懲貪汙犯;有人憤慨萬分,嚴厲譴責濫用職權貪汙受賄者;也有人冷笑說:看夠了!向來如此!虎頭蛇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社會各界眾說紛紜,說好說歹,莫衷一是。
廣播電視和報刊雜誌開足馬力,大力宣傳報導,有的報刊不惜用大量篇幅,刊登有關內容。有的廣播電視也連篇累牘地進行報導。某一記者在報導中說,巨額美元中飽私囊,這些監獄簡直是用金子鑄成的。“金子監獄”的名字由此而流傳意大利國內外。
兩年過去了,人們都拭目以待,“金子監獄”的內幕真相究竟如何?
公共工程部局長加布裏埃萊·迪帕爾馬(社會民主黨中央委員)先後4次從德科米那裏得到贓款20億裏拉。事情敗露,他惶惶不安,“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企圖逃脫法網,潛入瑞士“天堂”。然而,法網恢恢,疏而不漏,迪帕爾馬被抓獲。德米科也被押上了審判台,在法庭上醜態百出。他哭喪著臉說:“如果不這樣,我有什麼辦法呢?其實不是我一人,幾乎負責修建監獄的所有廠商都大同小異……我同他們沒有兩樣。”德米科的話確實很能說明問題。原公共工程部長尼科拉齊卷入“金子監獄”的醜聞被抖出來以後,震驚了整個政界,轟動了整個社會。按照意大利法律規定,未經議會批準,司法部無權指控一個涉嫌部長,必須由議會專設調查委員會並負責審核決定。這樣一來,圍繞調查委員會的組成和由誰來擔任負責人的問題,展開了一場爭鬥,各黨派彼此之間的糾葛不斷,有的相互攻擊,有的冷眼旁觀,有的在背後進行秘密的不可告人的肮髒的交易。所以,組成後的委員會不可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實際上雷聲大雨點小,甚至名存實亡,調查結果是一筆糊塗賬。案件一拖再拖,時過境遷,石沉大海,最後不了了之。
尼科拉齊等雖已靠邊站了,臭名昭著,聲名狼藉,但日久天長,雨過天晴,卷入醜聞的重要人物又重新竊據著政府的要職。那些不法之徒,仍然逍遙法外,幹著一樁又一樁醜聞。“金子監獄”的醜聞還未結束,“金子床單”的案件又爆發了,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988年深秋,意大利報刊又披露了一樁醜聞。商人埃利奧·格拉齊亞諾聽說國家鐵路局準備更新臥車設備,便買通了鐵路局長洛多維戈·利卡托,搶走了一筆價值1400億裏拉(約合1億多美元)的生意。其中有一批更新的臥車床單,他采取以次充好的卑劣伎倆,牟取暴利。鐵路局長深陷貪汙醜聞,“金子監獄”的主角之一德米科又與他狼狽為奸,大肆進行非法活動,致使國家經濟損失十分慘重。於是,新聞記者把這樁床單貪汙事件又稱為“金子床單”醜聞。然而,正當司法部立案調查之際,這位鐵路局長被人殺害了。此案也就成了死無對證的懸案,其結果也就不得而知了。
意大利是一個自稱“法製完備”的國家,在這樣一個國家裏,案件堆積如山,但結案的寥寥無幾,錯案假案司空見慣,好人含冤坐牢,壞人仍在當道。羅馬一個監獄的總管向中國司法部考察團直言不諱地說:由於種種原因,錯案假案比重非常高。足見在資本主義社會裏,所謂“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社會民主”、“法製完備”全是欺人之談。不是嗎?讓我們看看羅馬《快報》周刊的揭示吧:“肮髒的手,肮髒的票,肮髒的交易,使人迷離恍惚,事實真相就象迷宮般的眾議院大廈一樣,永遠叫人難以辨識。”從黨派到政府,從司法到議會,上上下下,內內外外,他們相互勾結,爾詐我虞,狼狽為奸。為了個人的私欲,什麼人民的利益,什麼國家的法律,統統被拋之腦後,視為兒戲。“金子監獄”就是“法製完備”的真實寫照。
(何建農)
洛克希德案卷起巨波
田中角榮被拉下寶座
1976年7月27日7時許,被譽為“平民首相”的前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以違犯外彙法嫌疑被東京地方檢察廳逮捕。之後,又以受托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罰款5億日元。消息傳出,輿論大嘩,舉世震驚。這位顯赫一時,控製日本最大政黨的首相,盡管利用政治手腕和個人影響力,借故推拖,百般抵賴,虛張聲勢,但懾於強大的輿論壓力,不得不束手就審,交待自己的罪行,從而結束了他長達42年的政治生命。
1976年2月5日,日本國會正在召開例會。三木武夫內閣因經濟蕭條麵臨困境,國會審議的各項議題也因與在野黨意見分歧、爭執不下而無結果。這天,從美國傳來消息:洛克希德飛機製造公司為了向日本全日空公司推銷“三星”飛機,通過日本丸紅公司和“黑幕人物”兒玉譽士夫向日本政府高級官員贈送了金錢。聽到這一消息,當時議員們議論紛紛:“政府高官接受贈款,這是接受賄賂”。“高官是哪些人,一定要追查清楚”。日本新聞界立即開始報道。因為全日空公司決定購買“三星”飛機正好是在1972年田中、尼克鬆會談之後不久,懷疑的目光立即轉向了田中。而在消息傳來的1月7日,自民黨田中派的“七月會”在砂防會館舉行了新年慶祝會。會上田中作了強烈抨擊三木政權領導不力的發言,意在搞垮三木政權,企圖在選舉中取而代之。田中派的成員也期待著“田中複活”。從此,田中便成為三木的勁敵。
三木武夫決定利用這一機會進行反擊。“不論田中有罪無罪,這個案子將耗盡他的生涯。”他運用手中的權力,請求美國協助,日美兩國於1976年3月24日簽訂了“司法相互協助協定”。接著向美國派出了東京地方檢察廳的密使,通過外交途徑弄到了有關洛克希德事件中日方高官受賄情況的資料。5月14日,日本眾議院成立了調查洛克希德事件特別委員會。6月22日東京地方檢察廳開始逮捕洛克希德案件的嫌疑犯。7月27日7時田中被逮捕。
田中逮捕後被送到東京拘留所——東京小營。從此,曾經立於權力頂峰的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除了“政治家”的譽稱外,又多了一個“刑事被告人”的頭銜。丸紅公司的董事長撚山廣、大久保利春和伊藤宏被捕後,在刑訊的逼供之下,三人一致招供。供詞說,田中角榮任首相期間,撚山廣與洛克希德公司董事長共謀,請田中對全日空公司購買“三星”飛機實施指揮權。事成之後,給報酬5億日元。鬆山廣曾去田中家與田中麵談後,全日空公司購買了洛克希德公司的“三星”飛機,給田中五億日元的謝禮亦如約交付。1973年8月10日至1974年3月1日,由伊藤宏將5億日元分4次交給了田中的秘書夏本敏夫。這樣,在涉及的“高官”中,核心人物就是田中角榮。東京地方法院對洛克希德案件的公審用了6—7年時光,時斷時續的審判多達183次。第一次起訴書說田中角榮接收洛克希德公司賄賂的5億日元,這是關係到本身職權的賄賂,但田中卻哭訴無罪。在以後的公審中,均由律師出庭代理,雙方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論。直到1982年6月8日,法院方麵才采納了檢察方麵提出的證據和立證,判定同案件有關的夏本和佐藤犯了“受托受賄罪”。這是田案開審以來,第一次判定政界被告人有罪。
“6·8”宣判後,日本輿論又一次掀起了聲討田中的高潮,可謂舉國上下,不分朝野,群起攻之:說田中是“金權政治”之魁首,日本社會的“萬惡之淵”;還說他是控製自民黨的“幕後將軍”。田中角榮,這個農民商人之子,對金錢一直是敏感的,也非常重視它對政治所起的作用。還在他當自民黨總幹事長時,就曾公開對鐵道省電氣局長說:“跟你們相比,我有什麼呢?!值得誇耀的,一件也沒有!既無學曆,也無官銜。對我來說,可以依靠的隻有企業和金錢。”據說他還啪嗒啪嗒地流著眼淚說:“賺錢有什麼不好呢?”他在收取賄賂,大宗抓錢的時候,壓根兒不感到有什麼負疚和虧心。他曾公開要求日本的大企業或中小企業每月給自民黨捐獻10萬元,自民黨從政治上支持他們。各單位給他送錢去。送多少,收多少,從不推辭。有一個窮村子給他送錢去,送者擔心錢會被退回。沒料到田中不但收下,而且還責怪該村送得太少。他接受到的錢財,一部分作為政治資金,供本黨派使用,作競選經費,另一部分供自己揮霍。他耗巨資在臨街的大門旁為自己修建豪華的便所,使公眾側目。當首相時,走到哪裏他都要喊秘書:“喂,錢包!”
1983年1月26日,檢察方麵在法庭上宣讀了對田中的“論罪書”,這是量刑程序中的最主要內容。“論罪書”長達30萬字,令人目眩。1982年10月12日上午,東京地方法院701號法庭對洛案的審理最後一次開庭,由審判長岡田光子主持對被告田中角榮進行宣判:田中因受托受賄,違犯外彙法,觸犯刑律,判處4年徒刑,罰金5億日元。審判長岡田長出了一口氣。日本曆史上前所未有的這樁“首相犯罪”案,在他手中審理了7年,終於宣告結束。岡田如釋重負。但田中不服,當即上訴,他交完了罰金和辦完保釋手續後,律師團馬上為他辦好了到東京高級法院繼續打官司的手續。
一時間,日本列島沸騰了,所有電台、電視台和通訊社都以最快的速度報道了判決結果。大街上、廣場上、人群熱鬧之處,宣傳車的大喇叭高喊:“田中必須辭職!”“田中退出政界!”使平民百姓壓抑在內心的對官場腐敗的不滿爆發出來。10月2日這天,日本各地有數10萬人集合譴責田中,要求他辭去議員職務退出政界。晚上,在田中家附近,有數千群眾打著燈籠遊行,表示內心的喜悅。日本在野黨社會黨、公明黨、民主黨和共產黨等,都在宣判當天迅速發表聲明,譴責自民黨金錢政治的腐敗,呼籲改革日本的政治結構,要求田中退出政界。各在野黨領袖人物當天還走在街頭,在繁華的市區發表演講,大聲疾呼,慷慨陳詞,矛頭都指向田中。
1987年7月29日,東京高級法院在輿論的壓力下,隻得駁回田中上訴,維持原判。田中繼續上訴到日本最高法院,至今沒有結果。田中在1985年2月27日中風病倒。嚴重時半身沒有知覺,失去了說話能力,經多方醫治,雖有所恢複,但仍不能離開病床和輪椅。1989年10月14日,由田中的女婿、國會議員田中直紀鄭重宣布:正在養病的前首相田中不再參加下屆眾議院的選舉,在本屆眾議院議員結束後,從政界引退。
從洛案的揭露到現在已有16年了。迄今,田中角榮案仍未結案。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馬拉鬆”戰呢?這是日本現代政治體製徒具虛表、派係關係錯綜複雜、世襲裙帶風盛行、隻打蒼蠅不打老虎而使“灰色高官”逍遙法外的必然結果。也因為如此,戰後日本在經濟飛速發展過程中,一直伴隨著難以克服的金錢政治的困擾。
(李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