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黨也不示弱,采取以攻為守的策略,努西的律師聖保羅·萊維和弗朗西斯·斯皮納於1987年7月21日向巴黎預審法庭庭長阿蘭·索雷遞交了一份訟訴狀,告發那些幫助查利埃逃往巴西躲避法國司法追究的人。同時,律師們還將查證的情況公布於眾,認為“發展路口”金融案的真正犯人是查利埃而非努西,幫助查利埃出逃完全是一個政治陰謀。社會黨毫不客氣地一棍子打了過去,真是“豬八戒吃西瓜,倒打一耙”。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正當社會黨處於危急之時,1988年5月,密特朗再次當選為法蘭西共和國總統。根據法國憲法規定,密特朗總統重新任命了社會黨米歇爾·羅卡爾為新總理。以羅卡爾為首的新內閣取代了原希拉克舊內閣。新內閣立即宣布:假護照就是假護照,根本無所謂假真護照,它與“國防機密”毫不相幹。任何人不得拒絕接受聽證和詢問。這樣,經反間諜機構領土監察局長貝爾納·熱拉爾簽發的護照和駕駛執照由內政部長帕斯庫瓦親手交給伊夫·查利埃的“假真護照”這個謎總算徹底揭開了。
1989年12月,法國國民議會以283票讚成,168票反對,通過了社會黨議員讓——皮埃爾·米歇爾提出的一項修正案:任何政黨和任何個人在曆次競選活動中,以非法手段籌集經費或使用經費而犯罪的,隻要沒有中飽私囊,沒有製造假鈔,沒有直接搜刮,沒有貪汙或變相貪汙,一律赦免無罪。自然,社會黨議員努西在“發展路口”一案中的罪責也就一筆勾銷,化為烏有了。即使“發展路口”中有問題,也是查利埃一人所為。查利埃成為了“替罪羊”,誰要他去檢舉揭發的呢?
努西被赦免無罪,但社會黨想把夏爾·帕斯庫瓦(現參議院議員)送上審判台,又談何容易!那些熱衷於挖醜聞的新聞界人士看到“發展路口”案幾經折騰,真偽難辯,是非難分,也就偃旗息鼓了,他們挖苦諷刺地說:“‘發展路口’案,無法再發展”。不難看出,資產階級各政黨之間互相揭露醜聞,並不是真心反腐敗,而是為了某一政治目的的需要。他們互相利用,又互相排斥;互相勾結,又互相鬥爭。黨派利益高於國家利益,個人利益高於人民利益,這又怎麼可能把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呢?
(何建農)
人欲橫流股票市場
心黑手黑交易肮髒
1988年5月28日巴黎時間20點,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得知在法國總統換屆選舉第二輪投票中自己得到的讚成票可能在54%左右,他將繼續當選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第六任總統。當晚密特朗在他的投票站發表講話表示,他將按照法國人民的意願,繼續完成人民賦予他的重大使命。
電視台播放密特朗的講話後,巴黎歡呼的群眾湧向香榭麗大街、巴士底廣場、共和國廣場,口號聲、汽車喇叭聲響徹夜空,歡呼這位現任總統衛冕成功,狂歡一直持續到深夜。6月12日,法國國民議會選舉之後,6月14日密特朗發表電視講話,表示社會黨將甩開傳統的右翼勢力單獨執政。並任命社會黨人米歇爾·羅卡爾組成新內閣,信心十足地邁開了執政的步伐。
然而,就在社會黨人沉浸在執政伊始的勝利時刻,平地一聲驚雷,一起股票走私案突然曝光,引起法國朝野上下一片轟動。人們在街頭巷尾紛紛談論這起醜聞,執政的社會黨的威信受到極大的破壞。
這個案件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1988年11月中旬,法國國營佩希內鋁業集團公司決定購買美國一家子公司——美國國民製罐公司,購價定為12.58億美元,因涉及國營公司購買外國公司,故兩國公司之間的談判和上呈報告都處於十分機密狀態中,外人不可能知曉。但是,就在法美兩家公司正式簽署協議前四天內,美國國民公司的股票突然“走俏”,有人以每股10美元的低價買走22.7萬股,交易大部分在法國、瑞士進行。購買協議公布以後,這些股票又以每股56美元的高價拋出。據估計,持股人把約四五千萬法郎塞進了自己的腰包。美國方麵發現事情蹊蹺,認定有人泄露了談判機密,搞股票“情報走私”,於是向法國方麵發出警報並要求調查。刹那間,“佩希內”股票案成為法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股票案曝光以後,法國新聞界紛紛發表文章,對案情真相進行探究,輿論的矛頭逐漸集中在下麵四個人身上。
沙米爾·特拉布爾西,美國公司賣方的顧問。
馬克斯·泰雷,法國全國商業代理人聯合會的董事長兼總經理,親社會黨政府。他領導的巴黎投資公司在收購美方公司股票協議公布前三天裏購進了2.23萬張股票。
羅歇·帕特裏斯·佩拉,現任總統40年來的密友和心腹,他通過某銀行直接在法國購買了1萬張股票。
阿蘭·布伯利爾,經濟、財政和預算部長皮埃爾·貝雷戈瓦的前辦公室主任。他與佩拉和特拉布爾西是朋友,與泰雷也有著密切的聯係。因此,是所有謠傳的焦點。
佩希內公司案產生了嚴重影響。首先,它影響國家最高當局的聲譽。身居高位的官員今天受到懷疑,因為幾個身居要職的法國人,通過情報走私把數千萬法郎裝進了自己的腰包。他們在公布談判協議之前用低價購進外國公司股票。然後以四五倍的價格拋出。他們隻能通過法國總統府、總理府、主管部門、巴黎國民銀行和佩希內公司領導層或中間人得到這個情報。而且因為總統的私人朋友佩拉也卷入這場醜聞之中,正當總統建議重新確定人權概念,以使自己的政治使命具有新道德靈感之時,一起醜聞在他身邊爆炸,這無論如何是一場災難。其次,它影響左翼的形象。長期以來,許多法國人頭腦中形成的概念是右翼講效率,左翼講道德。左翼領袖密特朗從青年時代起,就發起運動反對殺人、腐蝕人的靈魂的金錢。但有人在抨擊這一醜聞時寫道:“右翼不道德,左翼違反道德”。一名見多識廣的金融家嘲諷說:“那些從未見到過一疊三張500法郎鈔票的可憐蟲,一有機會便會撲上來。”
其三,佩希內公司案之所以嚴重,並不僅僅因為案件本身,而是因為此案突然證實了在國內接連發生的一係列類似的醜聞,人們對政界人士以權謀私所產生的懷疑是正確的。人們以許多確鑿的事實指責那些經濟巨頭通過投機倒把,巧取豪奪把大把鈔票裝入私人腰包而逍遙法外,因為這些人得到政府的支持。在此案的調查中人們驚奇地發現,正人君子式的財政部長與軍火銷售商勾搭在一起,社會黨頭麵人物基米斯同可疑的外國金融家有牽連,財政部長辦公室主任與軍火販子一道共度周末。這些在法國政治界的禮儀上就不允許。
由於國內輿論沸騰,反對派也認為抓住了社會黨把柄而推波助瀾,這樣可以增加自己在政治競賽中的比分。麵對這樣的輿論和壓力,法國政府一方麵下令進行調查,一方麵由社會黨頭麵人物紛紛出麵發表講話,進行自衛還擊,以洗刷自己。共和國總統表示了“憤慨”,希望調查部門“盡到責任”;財政部長下令“務必查清”;經濟部長表示此案一定要提交司法部門一查到底;內政部長則聲稱政府部長和社會黨議員無一人與此案有關。
負責調查的機關——法國交易所業務委員會麵對這種形勢,深知這次調查的難度。在這類案子中通常很難找到確鑿證據。他們聯想到在轟動一時的巴拿馬醜聞裏,因缺乏受賄證據,對議員的起訴最終都放棄了,隻有老實坦白的公共部長巴約被判刑。
果然,事態的發展不出所料。案子越查越迷離。主要涉嫌者矢口否定自己事先得到的情報。美方公司顧問特拉布西爾一口咬定自己隻領過代理費,否認有任何透露消息的事情;泰雷承認自己買了股票,但堅稱是由於自己很了解股市行情,所以才下決心購買的;總統的密友佩拉則承認是根據他朋友泰雷的建議才購買股票的。
財政部長辦公室主任布伯利爾於1989年1月辭職。他由於與上述涉嫌人物有密切關係而成為被懷疑的關鍵人物。有一名“世界報”記者對布伯利爾的經濟來源進行了調查後曾向人透露,有一家大公司董事長向他出售過一幢鄉間別墅,價格隻相當於這座別墅的1/10,法國《問題周刊》的一名記者也當麵對布伯利爾指出,把情報透露給美方顧問的就是布。但布伯利爾把這些稱之為“粗俗的玩笑”、“臆造的調查”、“經不起任何推敲的說法”。不僅如此,在司法部門漫長的調查使人們感到厭倦之時,布伯利爾出版了一本名為《宮廷騷亂》的新書,把這一醜聞說成是政界人士爭權奪得的產物,並說這是有人要加害他和他的朋友。在書中他竭力為自己辯護,說自己被別人陷害了,成了背負莫須有罪名的替罪羊,並且還倒打一耙,說大眾傳播媒介大肆宣染對自己造成了嚴重的損害,他說:
——無論是從精神上來說,還是從肉體上來說,我已不能繼續原來的工作了。
——自己一言不發地受人誹謗,我盡力服務的國家受到了損害,這對我來說是不能忍受的。
一即使我堅持到調查報告出來的那一天,我也不能再工作下去。即使報告中沒有任何對我不利的內容,人們也會懷疑這個報告,把我辭職看成是某些沒有公布的情況造成的。
——我的家人、親友也受到了精神上的創傷,孩子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蕩。
由於上述情況,調查再也無法深入下去。孰是孰非,誰勝誰負,一時難以確定,輿論終歸是輿論而已。然而,不容否認的是醜聞確確實實發生了,一些知情者把大把的法郎裝進了自己的腰包。究竟誰是罪犯已不是重要問題了。需要深思的是:象法國這樣的民主和法製國家產生象佩希內股票醜聞案那樣大太小小醜聞的根源到底是什麼。世界許多國家的報刊都作了各種各樣的探討和評論。我們認為,歸根結底是什麼樣的經濟基礎產生什麼樣的意識形態。馬克思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在資本主義經濟關係的製約下,資本一來到人間,它的每個毛孔裏都充滿了腐臭味。資產階級的一些代表人物也曾反對甚至咒詛過金錢的罪惡,如密特朗從青年時代起,就反對殺人、腐蝕人靈魂的金錢,聽起來動聽得可愛,他所代表的左翼勢力看起來似乎是講道德的。但如他真的要這樣做,那麼不僅他本人,而且連同他所代表的這個製度就無法生存了。所以在資本主義世界,失去金錢就是失去生命,不管任何政黨、政治集團上台,象大大小小佩希內股票醜聞的產生都是不可避免的,不管你反對也好,詛咒也好,不過是放放空炮或籠絡人心而已。
(李奎核)
“金子監獄”處處金子
貪汙數額隻有天知
1988年3月3日,正當意大利眾議院的議員們紛紛步入投票大廳,對意大利伊利集團的“資金醜聞”案件進行表決之前,一場更為轟動一時的醜聞又爆發了。一些部長、政界人士、黨派要員和議員紛紛卷入了這場被稱為“金子監獄”的事件中。一時間,鬧得滿城風雨,黨派、議會、政府內外吵得不可開交,甚至導致了政府危機。
“金子監獄”的由來何在?已成為舉國上下廣大民眾關注的問題。
意大利是毒販與吸毒者橫行的“王國”,毒品交易異常猖獗,謀殺、搶劫、偷盜、賣淫層出不窮。據意大利報導,全國共有監獄191座,關押著3.6萬人,但遠遠滿足不了需要。政府年年要增加撥款幾十億美元用於修建監獄。可是錢花光了,竣工的監獄卻寥寥無幾,經費一加再加,工程一拖再拖。據意大利司法部監獄司司長尼科洛·阿烏托透露,在修建的33座監獄之中,有的因為發生貪汙醜聞,修修停停,曠日持久,平均每修建一座監獄需要10年時間。薩萊爾諾監獄始建於1963年,承建公司前後更迭三次,一直拖到1982年才算竣工。有關部門驗收這座監獄竟又用了三年半時間,直至1986年才正式啟用。錯綜複雜的矛盾,連續不斷的醜聞,數以億計的贓款,竟使這座監獄曆經23年的風風雨雨才問世。
人們不禁要問,這是為什麼呢?據意大利《快報》周刊披露,卷入這場醜聞的主要人物有:前公共工程部長尼科拉齊、前司法部長達裏達、前郵電部長的秘書馬紮尼等人。他們與那些不法之徒勾結一起,在光天化日之下,衣冠楚楚,風度非凡,穿著仁人君子的外衣,打著合法的幌子,卻幹著不可告人的勾當。意大利從南至北,從東至西,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金子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