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形勢下我國維護海洋權益的新問題與新舉措(3 / 3)

(一)戰略部署及外交理念

(1)黨的十八大報告從戰略高度對海洋事業發展做出了全麵部署,明確提出“建設海洋強國”。這是我們黨準確把握時代特征和世界潮流,客觀分析中國海洋事業發展曆程和階段特點,統籌謀劃全局做出的戰略抉擇。

(2)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新世紀對外工作的方針政策,主張在國際關係中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中國倡導“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提出“亞洲安全觀”,主張通過協商和對話妥善管控分歧,解決爭議。在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大原則問題上,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堅決捍衛中國的合法權益。

(二)行政機製及海洋管理

(1)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發布《公告》,宣布中央將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設立,將更加有效地統籌國家安全力量的使用和建設。

(2)2013年7月22日,國家海洋局和中國海警局同時掛牌宣告成立。中國海警局的設立表明我國在管理海洋、維護海洋權益方麵,從體製上進行了探索和改進,改變了以往海上執法比較分散的狀態,管轄海域的行政執法能力明顯提高。

(3)加強海上執法力量建設。近年來,我國不斷在提高執法人員能力,加快維權執法平台基地建設,完善配套設施,提高執法裝備技術水平等方麵加大投入。此外,不斷加強海上維權執法力度,嚴格落實相關海洋法規,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

(4)啟動南沙島礁擴建工程。十八大以後,我國將對八個南沙島礁進行填海造陸、島礁擴建工程,工程完工後,現有各島礁麵積將擴大數倍,並發揮海上搜救、防災減災、航行安全、漁業生產服務等方麵的功能。

(三)軍事方麵

(1)加大海上作戰力量建設力度。十八大以來,國家在海軍作戰力量以及非軍事行動力量建設等方麵加大了投入力度,海軍成為我國重點建設的軍種,艦艇更新換代速度加快,新式艦載武器的列裝呈井噴式出現。海軍作戰力量的快速發展,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2)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2013年11月23日,中國國防部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建立,強化了我國對東海方向的防空預警,維護了東海上空的飛行安全和秩序,在維護海洋安全方麵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3)海軍在東海油氣田及釣魚島常態化巡航。從2012年開始,中國海監海警等政府海上執法力量常態化巡航釣魚島及東海油氣田,隨後在2013年,中國海軍也逐漸開始了對釣魚島及東海油氣田的常態化巡航,並且每年進行1-2次出島鏈遠航訓練。海軍在這兩個海域的常態化巡航,為未來我國與日本在釣魚島以及東海油氣田的鬥爭中取得有力態勢打下了良好基礎。

(四)文化方麵

(1)大力加強海洋意識宣傳。20l0年,我國正式將原有7月18日全國海洋宣傳日與6月8日世界海洋日合並半辦。通過開展不同形式的宣傳,國民海洋意識進一步提高,對扭轉重陸輕海觀念,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促進海洋事業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2)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國際學術交流是中國和國際社會加強溝通、加深了解和互信的橋梁。2010年5月,“大陸架架和國際海底區域製度科學與法律問題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同年9月,“第33界世界海洋和平大會暨海委會成立50周年慶典”在北京舉辦。

參考文獻:

[1]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2)[R].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2]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3)[R].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3]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4)[R].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

[4]高連福主編.東北亞國家對外戰略[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5]王生榮.海洋大國與海權爭奪[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

[6]張文木.中國能源安全與政策選擇[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3.

[7]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N].人民日報,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