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寶塔區社區群眾參與傳統體育活動現狀研究(2 / 3)

(二)寶塔區群眾性傳統體育活動的地理環境條件

延安位於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北接榆林市,南連鹹陽、銅川、渭南市,東隔黃河與山西省臨汾、呂梁地區相望,西依子午嶺與甘肅省慶陽地區為鄰。千百年來,回、滿、蒙古等各族人民勞作不止、奮鬥不息,在生存與發展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延安地處黃土高原,受這裏的山川河流、山脈水係、地層地貌、土壤土質及動植物資源等自然環境的影響,各民族長期以山地農耕業和家畜飼養業作為主要的經濟方式。隨著改革開放與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不斷深入,寶塔區人們的生活開始出現新的發展和變化,男耕女織的原始勞作向現代農業轉型;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向現代旅遊等方向轉化。這些生活方式是傳統體育活動的物質基礎,影響著傳統體育文化活動的形成與發展,也決定了傳統體育的發展前途與方向。寶塔區位於延安市的中心地帶,七個群眾聚集地分別分布在以寶塔區市中心為圓點的各個方位,此類聚集地也是寶塔區體育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

(三)群眾參與傳統體育活動的主要內容與項目

寶塔區社區傳統體育活動具有內容的豐富性與類型的多樣性。群眾參與傳統體育活動具有明顯的選擇性和傾向性,由調查結果知,有37.0%的社區群眾喜愛參與祖輩流傳下來的傳統活動項目陝北秧歌;另有25.0%和23.0%的群眾選擇粗獷豪放的安塞腰鼓和柔軟細膩的武術太極;這一結果說明:陝北秧歌、安塞腰鼓、武術太極在該地區傳統體育活動中深受群眾喜愛。同時,打門球等其它項目也開展較為廣泛,具有一定的群眾基礎,考察中同時發現,在群眾中較為流行的項目還有跳繩、踢毽子、搖呼啦圈等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四)群眾參與傳統體育活動的目的

有28.0%的群眾參與傳統體育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生活娛樂,說明了當前傳統體育活動已更多地成為一種生活娛樂形式與內容。從寶塔區的各種節慶活動中開展的傳統體育活動的熱鬧氣氛與場麵可以看出,人們已經把它作為節日娛樂時的重要手段。其次,有24.0%的群眾是為了遵從民俗習慣,民族習俗是群眾參與傳統體育活動的直接動力,並已形成一種慣性和依賴性。總體上,生活娛樂、遵從民族習慣、個人喜愛、促進交流、強身健體依次構成了群眾參與傳統體育活動的主要原因與目的,從而也體現出傳統體育文化活動的多元文化特征和功能,它不能僅僅被理解為一種身體鍛煉活動,它同時更是一種特殊民族文化的展示。

(五)群眾參與傳統體育的活動場所

調查結果顯示:有34.5%的群眾參與傳統體育活動的主要場所集中在戶外零散空地,其具有開展空間的自由性與隨意性;其次分別有31.0%、15.5%、11.5%、6.0%的群眾喜歡在習慣性大眾活動區、附近學校、固定性商業表演區、自家庭院進行活動;調查中還發現,許多規模較大的集體性傳統體育活動,大多有較為固定的習慣性活動區,如陝北秧歌等活動具有集中化地點,安塞腰鼓和武術太極活動也大多有傳統的活動內容和區域。

(六)群眾參與傳統體育的頻度

整體上,寶塔區群眾每月參與次數為1~3次的排第1位,占總百分比的28.0%;反映了寶塔社區群眾在整體上開展傳統體育活動的次數並不頻繁。排第2位的是每年6~11次,占總百分比的24.5%;而每年1~5次與每月4~8次的分別為18.0%和15.5%,再後麵依次是每月9~15次占6.5%、每月15次以上的占4.5%和從來沒有參加的占3.0% 。群眾參與次數較為頻繁的每月9~15次和每月15次以上的比例明顯偏低。如按我國體育人口的標準加以衡量,寶塔區群眾參與傳統體育活動的次數離標準還有很大差距,參加傳統體育活動並不經常。

(七)寶塔區傳統體育活動的運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