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一體化與村鎮環境管理研究
管理縱橫
作者:孫宇瀚
【摘要】城鄉一體化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於我國來說,由於曆史原因,農村、城市經濟差距不斷加大,嚴重影響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為此,實現城鄉一體化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長期以來,農村在環境管理上也遠遠落後於城市。在城鄉一體化過程中進行的環境管理,必須從農業、工業、農村居民生活等方麵采取適合農村的管理措施。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 環境管理 評價體係
雖然改革開放30年後,農村經濟有了飛快的發展,但是和城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而且這種差距有擴大的態勢,而且收入的差距隻是農村和城市差距的一個方麵,隨著我國發展、農村和城鎮的差距己體現在文化以及社會保障等各個方麵,嚴重影響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給社會帶來安全隱患。2008年10月第十七屆三中全會中《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 “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曆史任務,要求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一、農村環境問題的加劇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但是,隨著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環境問題不斷出現,具體表現為:耕地資源逐年減少。土地沙化麵積擴大。土壤鹽漬化;水土流失情況嚴重;土壤汙染情況嚴重。水資源短缺與經濟發展對水資源需求不斷增長的矛盾突出;水汙染嚴重,水資源災害依舊存在;水資源浪費使用,飲用水安全難保障。雖然一般農村空氣質量均優於城市空氣質量,但是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大氣環境惡化趨勢也不容小覷。農村環境管理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二、國內外農村環境管理特征
歐美發達國家相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農村環保管理工作起步較早,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農村汙染控製體係。如美國聯邦政府設立農村環保專項資金,確保環境基礎設施正常運行。法國製定相關經濟政策,引導農民主動保護環境。多數歐美國家均實施相對嚴格的農村環境監管,督促農民自覺保護環境。日本和韓國加大環境保護投資力度,推動城鄉均衡發展。製定農業環境補貼政策。依靠農業協會力量,發揮基層農民組織環境保護作用等。
江浙地區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地區之一,積極探索運用市場化機製推進農村汙染治理,已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做法為探索農村環境管理市場化運作模式。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多數中西部地區地方財力有限,環境管理投入相對困難。但由於環境汙染十分嚴重,也采取因地製宜的環境管理措施。主要做法有根據環境汙染輕重狀況,優先開展適合本地區的農村環保基礎設施製度建設。立足本區域生態優勢,以生態產業帶動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探索適合本地區的環保實用技術。
三、我國城鄉一體化中的環境問題以及管理的必要性
我國城鄉一體化中農村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有曆史文化原因、政治原因、經濟等原因。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環境問題更加凸顯,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農村自身生產、生活引起的;另一個是城市轉嫁汙染物以及汙染企業的轉移引起的。其中,農村自身引起的環境問題有:農業生產引起環境問題;農村工業生產造成的環境汙染;農村生活引起的環境汙染等;城市轉嫁引起的環境問題有:城市汙染物的轉移;汙染產業的轉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