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企業管理創新理論研究視角與方法綜述(2 / 3)

二、關於中國企業管理創新理論研究的視角與思路

(一)研究思路的總體路線

總體而言,中國企業在開展關於管理創新的研究主要包括了兩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以管理創新職能為基礎,選擇不同時間段中的特定類型來進行管理創新的研究,學習特有情況的下企業管理模式,即形成了企業戰略管理創新、開拓企業經營業務、供應鏈的管理創新、和產品營銷方案創新等多種類型;第二種方案是建立在不同企業實行各種不同的管理創新方法的基礎上,研究其創新方法的共性和特性,掌握發展規律,實現全麵的、整體的、廣泛的質量管理,探究各個組成部分的機理和相互獨立的性質為中心意義,目的是為了構建一套符合企業實際發展要求的管理模式。在開展關於管理創新的研究之前,國內的大部分學者認為隻要引進國外的優秀管理方法和已經成型的模式體係來套用是完全能適用企業發展的。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進步,在全球企業都在實行管理創新的大環境下,我國的企業管理者開始逐漸認識到中國企業不論是管理製度還是管理方法上都較為落後,同國際優秀企業相比仍具有較大的差距,所以在國際市場上來說其核心競爭力較低、競爭力較弱,為我國企業打開國際市場的大門增添了很多阻礙。所以,國內的一些龍頭企業帶領中國企業紛紛走上國際化管理的道路,加入了企業管理創新和改革的先進浪潮之中,不僅對業務流程二次創造和進行企業事業規劃,更要使企業的生產精細化,安裝配備高新科技的現代化生產線,還不斷嚐試自主創新符合自身企業發展道路的管理模式。

(二)探討企業管理創新的機理和創新過程

企業進行管理創新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而進行這個創新過程的重要視角就是致力於提高中國企業的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學習成功經驗來豐富自身創造內容為機理,建造具有不同戰略期限的企業管理創新模型。為了深化研究對企業發展的實際意義,構建發展過程的具體模型是非常必要且關鍵的。因為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可能隻專注於對管理模式的研究,雖然是主要矛盾但也要兼顧次要矛盾的解決,因此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產品的營銷推廣、企業投資和籌資的不同經濟活動都是日常業務中最為常見的。然而在兼顧許多業務的同時,研究活動需要一個標杆性的依靠,即建立一個屬於企業自身管理發展模式的過程模型,建立在一般程序的基礎上形成“創造企業願望-創新企業發展定位-創意方案的開發與選擇-創建企業管理改革創新活動-創立嶄新評價體係-完善總結”的具體流程。其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就是創新企業發展定位,要正確分析企業目前發展的現狀和側重的市場方向,明確當下企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現有發展規模是否適合當前員工數量、部門設置和管理安排層次,這些實際問題都要一一進行比對分析,從而對調研結果進行綜合性的整理分析,整合形成管理創新研究的總體過程,重視決策的可行性和權威性,保證每個企業管理決策都是經過對比篩選得出的最優方案,從而使得企業在多個發展目標上實現收益最大化。

(三)提升企業管理創新決策效力的研究

麵對國內企業在管理創新的實踐中失敗率居高不下的窘狀,決策的質量孩子接影響了管理製度的製定,進而對管理創新實施的績效也產生了重大影響。所以對企業管理創新決策的研究就要從企業決策主體入手,分析決策者乃至整個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對決策者個人生涯做出詳細研究,包括性別、年齡、家庭背景、教育經曆、個人取向、生活愛好、個性特征和所處的任期環境等外部顯性特征都要列入研究因素的範圍之內,以解答“什麼樣的企業家或管理者更傾向於采取管理創新行動”的問題為引申點,指出管理者的個人素質和道德風險,以及政治層麵的政治化傾向都是影響企業管理創新方向和結果的重要元素,再結合企業管理創新決策實踐探索並構建決策模型的基礎,其結果顯示:企業家的個人精神、社會認知和環境因素是影響管理者進行企業管理創新決策的重要特質。

三、中國企業管理創新理論研究方法綜述

(一)主要案例分析研究

案例研究的方法是對於企業管理創新理論研究的主要方法,這一方法是國內學者普遍認同的有效方法。選擇案例分析研究方法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兩點:第一點,案例研究分析方法是基於企業管理創新理論建立的要求而設立的,根據美國著名企業家YIN的觀點表述,案例研究是以考察現象發生的具體過程為基礎的一種經驗型研究方法。雖然案例研究方法存在的主觀性較多,但是都是針對於成功案例的借鑒和學習,通過對事物的詳細描述來表達為何選擇這個案例、這個案例帶給自身企業的引薦意義,進一步總結企業在對管理體係進行創新改革的實踐意義,提煉其具有的特性,並推導出關於企業管理創新研究的結論或新命題。因此,案例研究能夠極大程度的滿足研究者致力揭示企業管理創新的本質和構建管理創新理論的根本要求,對企業進行戰略決策有很大的指導性。當然,管理創新理論是一個複雜而又涵蓋麵廣泛的問題,當企業所處的環境是在經濟危機的狀態下,案例分析對企業完善管理製度來說就起到了一盞明燈的作用,指引企業從泥潭中走出來,給出中肯的指導性意見。同時非常需要研究者要通過深入企業實踐,並與企業管理者和企業員工進行深度的、全麵的接觸,來對企業的現實情況做一個全麵了解,進而將複雜的問題具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