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物價變動會計與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之間的關係分析
企業生產和經營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利潤,在獲取利潤的過程中既不能夠虛增收入,又不能夠減計成本,使企業可以彌補成本後,保證股東原始投入資本的無損為前提,再確認收益。但是對於資本保全理論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財務資本保全理論與實物資本保全理論。簡單的說,財務資本保全理論保全股東權益和未調整留存收益的貨幣價值,即企業淨資產。而實物資本保全理論認為資本保全的對象是實物資本,也就是企業所有者投入的代表生產能力、經營能力所需要的資金,保證生產力。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計量價格基礎就是當時時點上的曆史成本,也是當時的物價,所以可以說公允價值能夠反映物價變動對某一時間的資產計量的影響,進而影響到資產負債表日的報表項目數額。從這角度來看,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是符合資本保全基本概念的,在以公允價值對初始成本和後續成本進行計量時,能夠真正的反映出資產的實際水平和實際價值,進而能夠有效地維護實物生產能力,以保證企業的資本保全。
(一)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和物價變動會計的核算目標基本一致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優點之一在於給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而物價變動會計的目的就是反映和消除物價變動對會計信息的影響,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與決策相關的信息。所以兩者從會計目標角度來看是一致的。另外,公允價值能夠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物價變動會計的理論基礎——資本保全理論,通俗來講就是“保本”,保證初始投入成本的安全完整。隻有保證初始資本的安全完整,才能正確計算企業的淨收益。其目的是為了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公允價值與物價變動會計在此方麵也是一致的。
(二)物價變動會計計量模式與公允價值計量的核算基礎基本一致
物價變動會計的計量屬性在很多方麵都與公允價值計量方式相類似,比如:一般物價水平會計改變了會計的計量單位,未改變計量屬性來反映一般物價水平。而公允價值卻改變了傳統的曆史成本計量屬性,反映個別物價變動,兩者在此方麵是有差異的。當一般物價指數與個別物價指數存在差別時,公允價值此時就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現行成本會計對計量屬性進行了改進,用重置成本或可變現淨值與現值二者間較高者表示,這一改進與公允價值有相似之處,有的時候也可以以公允價值作為其計量屬性。所以說,公允價值在物價變動會計中起到了部分作用,但是公允價值也不能夠完全替代物價變動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