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微生物檢驗培養基優化方法研究
對於培養基的配置,由於發酵機理相對複雜,菌種的生化特性不同所帶來的培養基質量問題較多,通常對於各營養成分間的作用機製需要進行優化,以提升培養基的配置可靠性和穩定性。為了更好的進行優化,通常需要對各類方法進行比較和探討。對於單因素試驗法是實驗室常用的優化策略,該方法假定各因素間不存在交互作用,以改變某一因素的水平來保持其他因素的恒定,並實現對各個因素的合理優化。事實上,對於培養基中各類複雜的成分,其作用是必然存在的,所以這一方法往往難以達到理想預期。特別是在影響因素較多時,往往需要長的試驗周期和較多的試驗次數。正交設計法是針對多因素、多指標間的相互作用,從統計分析上來優化試驗方法。正交法對影響因素的個數沒有限製,利用正交表可以實現多種水平下的組合,具有較廣的應用可靠性。單因素試驗法由於未能對多種因素間的關係進行分析,利用正交法可以提升培養基的質量。均勻設計法是依據試驗範圍采用多種試驗點均勻分散的方法,其思路在於對每個試驗點進行均勻化,舍棄整齊可比的要求以減少試驗次數。需要說明的,對於均勻設計法中對各個因素的試驗通常隻做一次,當試驗條件變化時不宜使用均勻法。通常情況下,以重複2-3次的試驗結果來測定試驗條件的可控性。相比而言,均勻法比正交法試驗次數大大減少,對影響因素、不同水平的測試容量較大,適宜大範圍考察;對於實驗室試驗次數相同條件下,均勻法的偏差更小,更具優勢。在微生物試驗中培養基的優化方法中,對於上述三種方法盡管試驗設計及結果分析簡便,但不能對培養基各組分進行定量分析,也難以進行有效預測。為此,在正交法基礎上,加入組合設計和旋轉設計思想,利用回歸分析法來建立二次回歸正交旋轉組合設計法,從而既保留了回歸正交設計的優點,還能夠實現測量值的最優化。該方法依據數學模型,對試驗結果進行方程擬合,以求得最優解和最合理的培養基配方比例,從而獲得最佳的優化目標。
三、結語
微生物檢驗中對培養基的運用較為普遍,對於製備中各環節及要求需要進行認真對待,特別是對於細節的忽視,往往導致檢驗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在製備優化策略上,結合培養基的發酵需要進行合理設計,全麵對比各優化方法的優缺點,來實現快捷、方便的分析,提升檢驗工作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趙永群.食品衛生微生物檢驗中培養基的質量控製[J].當代醫學,2012,(32).
[2]申鷹,李雨鑫,林築,黃坤寧,王豔嬌,龔會琴.食品微生物檢驗培養基質量要求及評價標準的探討[J].糧食與食品工業,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