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川產業結構變遷與經濟波動的動態關係研究(3 / 3)

綜上所述,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衝擊都對經濟波動產生影響,但影響的方向恰好相反,產業結構合理化衝擊對經濟波動在中短期具有正向影響,長期具有負向影響,而產業結構高級化衝擊對經濟波動在短期具有大的負向影響,長期具有正向影響。反過來,經濟波動對產業結構合理化波動在短期具有正向影響,在中長期具有微弱的正負交替影響;經濟波動對高級化波動在短期有一個減弱的負向影響,在中期表現為正的影響,在長期又轉為負的影響。

(五)方差分解

為了更精確地刻畫和考察產業結構變遷與經濟波動的相互影響程度,本文采用方差分解的方法,得到不同VAR方程的衝擊反應對經濟波動的方差貢獻度。

產業結構合理化波動對自身的方差貢獻度為84.89%,經濟波動和產業高級化波動對其貢獻對分別為6.17%、8.95%,因此其波動主要來自於自身的衝擊,係統在第10觀測期基本趨向於穩定狀態。產業結構高級化波動除了受自身的衝擊影響外,還受到經濟波動的影響,其方差貢獻度分別為14.46%,而產業結構合理化波動的貢獻很小為3.57%。

相比較產業結構高級化而言,產業結構合理化對經濟波動的衝擊較小,僅為4.56%;從期初來看,產業結構合理化和產業結構高級化對經濟波動的貢獻度都為零,但產業結構高級化貢獻度的增加速度快於產業結構合理化,最終達到了36.78%的貢獻度,這主要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以及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引起了產業結構的大調整,而且作為四川增長極的成都,很大程度上極化了四川其他市州的資源,第二產業發展加速,與此同時第三產業也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尤其是西部物流中心的打造、信息產業園的建設以及高加工化的調整,使得產業結構高級化程度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交通運輸、原材料等基礎產業無法滿足其他產業的需要,一方麵既對產業結構合理化造成了波動,另一方麵又加速了產業結構高級化的波動。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經濟波動的一個重要來源是結構的變動,以被不少學者所證實,但是相對來說經驗方麵的支持還較少,大部分是關於國家宏觀層麵的研究,各個省份由於自然、曆史、人文條件的差異,在某些方麵必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本文借鑒其他學者的相關指標,利用四川產業結構合理化缺口和高級化缺口來衡量產業結構合理化波動和高級化波動,采用VAR模型分析了二者與四川省經濟波動的動態影響效應。

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衝擊都對四川經濟波動產生影響,但影響的方向恰好相反,在短期,產業結構合理化和產業結構高級化對經濟波動分別具有正向和負向的影響;在長期則與之相反。然而,經濟波動對四川產業結構合理化波動在短期具有正向影響,在中長期具有微弱的正負交替影響;經濟波動對高級化波動在短期有一個減弱的負向影響,在中期表現為正的影響,在長期又轉為負的影響。

從方差分解的結果來看,四川產業結構合理化波動主要受自身衝擊影響,而產業結構高級化波動除了受自身衝擊影響外,經濟波動也是其波動的重要因素,產業結構合理化波動的影響則很小。與產業結構合理化相比,產業結構高級化波動對經濟波動的影響很大。

(二)建議

第一,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基礎產業的優化升級。諸如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及優化升級是製約產業結構高級化的一個瓶頸因素,會造成其波動,而高級化的衝擊是經濟波動的一個重要來源,在短期內是負向的影響,對經濟波動有所謂的熨平效應,但在長期則表現為正向的影響,因此產業結構高級化對經濟波動的影響存在一個潛伏期,我省在製定產業調整政策時要從長遠出發,考慮到對產業結構高級化的波動影響。

第二,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雖然產業結構合理化在短期對經濟波動有正向的影響,但其影響相對來說是較小的,而且長期來說對經濟波動時一種負向的影響,因此現階段不要害怕調整產業結構所帶來的經濟波動,要進一步優化三大產業間的份額比例,繼續鞏固第一產業的基礎性地位,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把產業結構合理化和產業結構高級化對經濟波動的反向影響結合起來,共同促進經濟平穩健康持續發展。

第三,大力引進外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目前我省正處於工業化的加速階段,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但不能過分追求產業結構的高級化,因為產業結構的合理化是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基礎,因此要在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基礎上,促進高級化,要製定相關產業政策,深化改革開放,創造公平合理的市場環境,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大力引進外資,做好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軟硬件。

參考文獻:

[1]方福前,詹新宇.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對經濟波動的熨平效應分析[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1,(09).

[2]付淩暉.我國產業結構高級化與經濟增長關係的實證研究[J].統計研究,2010,(08).

[3]陳彥斌.中國經濟增長與經濟穩定:何者更為重要[J].管理世界,2005,(07).

[4]Eggers, A.and Ioannides, Y.“The Role of Output Composition in the Stabilization of U.S. Output Growth”,Journal of Macroecomics,28(3):585-595.

[5]Ravn, M. O. and Uhlig,H.“Notes on Adjusting the Hodrick-Prescott Filter for the Frequency of Obervations”,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tics,84(2) : 371-380.

[6] Simon Kuznet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Family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Selected Essay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