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多層次資本市場對經濟結構轉型的助推(2 / 2)

(二)加快發展股票市場

經過近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基本建立了一多層次的股票市場體係,包括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在內的藍籌股主板市場;包括為“五新三高”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和資本運營平台的中小企業板;包括為創業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和資本運作平台的創業板及場外交易市場(OTC),如新三板市場等。截至2015年8月14日,上交所上市公司1071家,股票市價總值約為324851.13億元,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1729家,股票市價總值約為224,812.82億元,中小企業板有上市公司767家,股票市價總值約為9,723,592,796,352元,創業板有上市公司484家,股票市價總值約為4,812,581,369,146元。隨著股票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其對經濟增長的資本積累渠道作用逐步顯現,有研究表明,規模不斷擴大的股票市場與信貸資本間的“備用輪胎”效應越來越顯著。居民儲蓄率居高不下,但政府卻大量吸收利用FDI,FDI對股票市場融資形成的擠出效應充分暴露了國內金融市場不健全,儲蓄-投資轉換效率低下,特別是FDI對第二產業,如初級交工製造產業的側重發展投資,也與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產業結構轉變的趨勢不相符,因此,需要大力發展股票市場的直接融資渠道作用,為經濟結構轉型注入動力:一是進一步推進主板大型戰略新興產業上市公司整體上市,擴大證券市場供給規模,提高戰略新興產業股票市值規模,為這些產業的長遠發展和證券市場的平穩運行創造條件。二是逐步深化中小企業板建設,鼓勵部分戰略新興產業企業在中小企業板上市,並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並購、再融資和股權激勵製度安排,優化中小企業產業結構。三是大力發展完善創業板建設。在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曆史關口,創業板要發揮好推動戰略新興產業成長的渠道功能,就需要不斷發展完善,建立市場化的篩選機製,加強信息披露和監管要求,規範創業板上市法人公司的治理結構,引導創業企業長遠發展。四是綜合考慮投資者偏好、監管、法律法規等擴容新三板,推進OTC發展,為高科技成長型企業提供股權流動平台,滿足融資需求,從而促進三板市場的健康發展為主板和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提供上市儲備資源。

(三)擴大深化債券市場

我國自1981年恢複國債發行,目前債券市場的深度、廣度都獲得較大拓展,形成了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和商業銀行櫃台市場三基本子市場在內的統一分層市場體係,也是企業直接融資的主要渠道,其占比甚至超過股票市場維持較高水平,2014年債券融資在直接融資中的比重為67%,發行企業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的企業達到1024家,較2001年增長二百多倍。有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企業債券淨融資9286億元,債券市場對社會融資規模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合計為39%。但是有研究表明,當前我國債券市場還處於初期的先天發展不足階段,與經濟發展的關聯度較低,債券市場應當與股票市場一起成為助推經濟結構轉型發展的重要金融中介,發揮其資本積累的內生作用、提升效率,因此,我國要擴大深化債券市場,一要鼓勵戰略新興產業企業發行企業債券,針對一些特定技術項目、資金用途較為明確的企業發行債券,如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信息技術產業等更易獲得機構投資的親來,在配合企業發展戰略,合理控製融資節奏的同時是不錯的融資選擇。二是要穩步推進中小企業結合債券發行,鼓勵經營績效好、成長速度快的多家中小企業聯合發行公司債券或債權信托基金,提高融資成功率。三是要進一步推進包括利率市場化等在內的國內金融改革,隻有通過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短期拆借市場利率和長期債券市場收益率的利率市場化的實現,才能真正不斷深化發展我國的債券市場,發揮更大的助推作用。

三、小結

多層次資本市場助推經濟結構轉型除以上具體的積極創新銀行業務、加快發展股票市場

、擴大深化債券市場外,還要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市場化運行機製,從確立企業的市場投資主體地位、完善相關法律體係、健全監管等方麵為其努力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政府還應圍繞促進資本市場與經濟結構轉型實現良性互動的配套政策,包括工商、稅務、財政等方麵進行研究,為經濟結構的成功轉型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王曉芳.中國金融發展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2]李朋.金融發展影響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實證研究[D].廣東商學院碩士論文,2012.

[3]王雲.資本市場:資源型經濟轉型的戰略選擇[R]. 山西日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