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著名評論家李建軍在《論第三代西部小說家》一文中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用嚴格的尺度來衡量,第三代西部小說家的寫作還存在許多需要超越的局限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從整體看,他們的作品雖然不乏新意和詩意,不乏樸實的情感和健康的道德內容,但是,缺乏境界闊大、思想成熟、技術圓練的大作品。更為嚴重的情況是,他們寫到一定程度,一旦被社會認可,就會不自覺地在已經形成的模式進行複製性的寫作,寫出來的作品給人一種彼此雷同、似曾相識的印象。這幾乎是所有那些已經成名的青年作家身上共有的問題。”李建軍對當代中國小說創作是很有研究的,他對西部青年作家小說創作的剖析,同樣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和警戒。
最後說一句,就文學創作,它比拚的是勤奮,真正的“天道酬勤”!我以為,它是作家豐厚生活的積累,是作家與生俱來陶冶的精神映現,它也永遠不可缺失獨立思考,永遠不可缺失可貴的創作激情。
期待著青年作家霍林楠在以後不斷寫出更好的作品來。
附錄三
向當代文學展示自己的肌肉——青年作家霍林楠印象
蘇世勝
在當今中國,不少人以為追逐仕途可以獨占權貴,魚肉和熊掌兼得;闖蕩商海,則可以一勞永逸,為子孫後代留下擠不盡的奶水,坐享其成的財富。於是,一些官二代、富二代不時為這個鼓噪的世界製造了許多花邊新聞,弄得人心不安,民怨暗湧。
就在一些勢利者不擇手段為自己弄一頂血腥的烏紗帽時,官宦門第出身的霍林楠卻選擇了樂貧守道、安於寂寞、不奉迎時尚的人生操守,偏偏又在落魄的文學獨木橋上踢起了自己的飛腳,把滿腔的激情澆鑄在很難說清收獲與成功的漫長耕耘中。
其實,霍林楠早就是延安文學界的一個隱士,而我卻對他知之甚少。2007年歲末的一個晚上,時任誌丹縣委書記、現任寶塔區委書記、高產作家祁玉江邀文友喝茶小敘,朋友們都到了,祁玉江書記將目光掃視了一圈說,再等等,還有一個人。過了一會,一位個頭不高,身材敦實,前額開闊,雙目鋥亮的小夥子來了。在我的意識中,延安文學圈子的人不敢說全認識,起碼大都聽說過,這位深藏不露的來人究竟是誰呢?就在人們納悶時,霍林楠走了進來,祁玉江書記拉著他的手說,這就是我要給大家介紹的小說家,他最近剛出了一本《米脂的婆姨綏德漢》,我帶著這本書在出差的飛機上一口氣看完的。祁玉江書記還如數家珍地一一羅列了書中的主要人物,敘述小說的大概故事情節。
我端詳良久,這個小夥子除了敦實之外,悠然的神情和機智的目光中還流露著一種剛毅與桀驁不馴的情性,我想這大概是為文者與生俱來的特質。這是霍林楠留給我的第一影響。
那天晚上,大家品茶清談,很是盡興。祁玉江書記用他豐富的人生閱曆,苦難的生活故事,袒露了他投身文學創作的心路曆程,闡述了生活和藝術的辯證關係,作者必備的社會良心,理應擔當的時代責任,令人受益匪淺。霍林楠一一簽了名,將他的書送了每人一本。
回到家中,我翻開《米脂的婆姨綏德漢》,一口氣讀到淩晨四點多,一看表時間不早了,第二天還得上班,硬著頭皮將書合上。誰知這個淩晨一直沉浸在似睡非睡的煎熬中,書中的人物一直在我腦際徘徊。第二天上班急忙幹完手頭的工作,又一頭紮進小說中。釋卷後,我的心境久久無法平靜,一是沒想到在延安年輕作者中竟然還隱居著這樣一位善於演繹故事的奇才;二是這部小說有陽春白雪的大氣,又有下裏巴人的通俗,可讀性非常強;三是小說緊貼當今的市井生活,語言方言化,有很強的感染力;四是在文學藝術市場化的大趨勢下潛在著巨大的商業價值,會贏得一批讀者群。我這樣想著,又覺得霍林楠是一個很有心眼的作家,他在選材上適時地迎合了當前讀者的心理。小說以市委書記和一個小保姆的情感糾葛為主線,在官場與情場中羅織故事,設置矛盾,展開情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美色盯著權欲,權欲貪戀美色,兩者交歡,各有所圖,各獲其利,真實地撕掉了一些官員高台正坐、滿口人民的虛偽麵具。
但畢竟文學藝術又是生活的一麵鏡子,有時不得不去照顧時代的臉麵,霍林楠深諳其中竅道,貪權者,迷色者,作惡者都不敢讓它得到正義的饒恕,作者最終讓市委書記和小保姆以悲劇的結局在讀者心中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