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文學依然神聖——《淚蛋蛋落在沙蒿蒿林·序》
薛占海
我與青年作家霍林楠相識,是三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正準備起身參加一個會議,他從辦公室的門裏走了進來,手裏拿著一本名為《米脂的婆姨綏德漢》的長篇小說,問我可否抽空看後提點指導意見,以便他今後在創作中找出不足,寫出更加上乘的作品來。這是一個要求上進的青年作家,總是低調謙虛不驕傲!就這一點,在功利思想占據人們頭腦的今天,是難能可貴的。當時由於較忙,我也就沒有多想什麼,順手接過書,便和他握手匆匆話別。
下班回到家後,帶著一種試著閱讀的態度,我翻開了這部長篇小說。很快,我被小說中曲折複雜的故事情節所吸引。隨著楊虎娃、王月紅、賀燕子、劉倩倩等一個個鮮活人物的登場亮相,我走近了小說的場景當中——我為他們的歡樂而高興,為他們的不幸而同情。
這是一部反映改革浪潮中,米脂、綏德年輕人走出大山,來到燈紅酒綠城市謀生的一幅當代“清明上河圖”,折射出了經濟變革時期種種令人警醒和深思的現象,讓人讀後浮想聯翩,感歎連連。
說實話,近年來我已很少讀文學作品了。其一是,就當今許多文學作品而言,可讀性大不如從前。唐詩宋詞、明清小說自不必說!從20世紀30年代精品作家到60年代空虛作家,以至80年代潮流作家雖說滑坡但仍可閱讀,那麼如今作家的作品,真正能讓讀者從內心折服的有幾部?評獎、得獎多如牛毛,讀者罵聲潮水般湧動。有國內學者甚至發出這樣的感慨:中國當代文學即將到了死亡的邊緣。可恨、可歎!其二是,由於平時工作較忙,苦於沒有時間來品嚐文學這杯同樣誘人的精神美酒。記得在大學中文係就讀時,就有關文學我也曾做過無數美好的夢——俄國的托爾斯泰、法國的巴爾紮克、印度的泰戈爾、美國的海明威以及中國古今文學大師們的著作,都給我人生前行的道路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這些人類思想藝術的金字塔,讓多少曾經在生活中遭受挫折失落的人們又重新站立起來,走向成功的彼岸——這其中也自然包括芸芸眾生之中的我。隻是後來踏入社會之後,由於工作崗位分工不同,使得文學之夢才漸漸遠離了我的視線。今天,這個曾經觸動過靈魂深處的夢幻,在閱讀了《米脂的婆姨綏德漢》這部長篇小說後,又把我從遙遠的地平線拉近到眼前,讓我感到無比地激動。無疑,在文學如此不景氣、功利化的今天,霍林楠依然能排除幹擾,采用傳統的現實主義手法,寫出這樣一部成功之作,是令人驚喜值得稱讚的。記得已故的現實主義作家柳青說過:“從黃帝陵到毛烏素大沙漠接壤地帶的成吉思汗墓,這麼一塊廣闊的天地之陝北,如果寫不出幾部反映陝北人自己生存命運的大書,那是沒法給曆史作交代的!”
路遙是一條堂堂硬漢,為了給導師柳青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他頂著貧窮艱辛,寫出了頗有影響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後,離開了人世。他是誇父,倒在了幹渴的路上。步後塵者而上的如今又有以霍林楠、尚誌遠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年輕有為的文學鬥士,他們為了實現更大的超越,寫出無愧於陝北這塊黃土地的精品力作,而繼續前行在文學創作這條大道上。
不久前,霍林楠又將一部長篇新作《淚蛋蛋落在沙蒿蒿林》拿來讓我閱後替他指出不足之處,以便他進行修改。這讓我感到十分驚訝。短短幾年他又能拿下一部長篇小說,速度是驚人的!
這是一部以陝北高原農村變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故事曲折生動,回環相扣,矛盾錯綜複雜,情節感人至深。從女大學生宋蓓蓓引回黑人留學生傑克招來的騷動,到傳統本分固執的老農民“蓋滿川”的絕望,以及立誌回鄉當村官挑戰舊勢力的北大高材生陳豆豆和始終不想退位的老支書張天貴……藝術地再現了一幅陝北高原農村新的人物風景圖,讓人讀後感到震撼的同時,不得不對年輕的作家肅然起敬!
霍林楠是繼路遙之後,在陝北現實主義小說創作領域裏,能真正扛起大旗的青年作家,是未來文學創作天空的又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在物質利益高於一切的時代,他仍然能為所鍾愛的文學事業而筆耕不止,並心甘情願地為此付出一切,是值得我們尊敬學習的楷模。
寫小說,我不是行家裏手,但有一點是感於肯定的——那就是優秀文學作品將會時時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道路,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毫無疑問,文藝作品始終是推動曆史前進不可缺少的真正動力。那麼,文學依然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