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租賃融資渠道(3 / 3)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單靠企業自身的資金力量,誰也不能保證一直緊跟著設備更新的步伐。企業一直存在著設備的無形損耗加快,技術陳舊過時的風險。租賃籌資恰恰彌補了這一不足,使企業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迅速引進先進的機器設備,使生產技術、設備性能不落後於時代的發展。

(3)有利於企業節約資金使用,提高資金的利用率

對於企業來說,以購買方式取得機器設備一般是一次付清貨款,由於財力有限,往往無法滿足確定項目的資金要求,致使不少項目不得不推遲上馬,乃至最終撤銷。對外引進先進設備的,有些項目有了外彙額度,但如果得不到當年的用彙指標,或一時難以籌集到足額的配套人民幣資金,仍然無法上馬。通過租賃方式,不需動用或隻需少量動用國家、地方、部門的現彙,企業不必一次投資,即可獲得所需設備的使用權,以後用新創造的效益償還租金。這就是企業“借雞下蛋,以蛋還錢”,以明天的錢來還今天的債,既可以緩解企業資金不足的困難,也便於企業統籌安排資金運用,使有限的資金發揮出幾倍於它的作用。

采用租賃方式取得設備,企業可根據生產、銷售的具體情況,靈活地確定資金支付的次數,使資金均勻地分布於租期之內。這種安排,可以避免由於一次購買設備而使資金大量占用於固定資產上,等於增加了企業的流動資金。企業資產構成中流動資金比重的增加,客觀上加速了企業資金的周轉速度,從而為企業利潤的增長創造了條件。租金的分期支付,使承租企業的資金運動創造出一定的時間效益,而資金使用的時機,有時比量的大小更重要。特別是在技術加速發展的今天,租賃能獲得使用價值的超前增值。企業隻付出小部分價值,就可獲得設備的全部使用價值,並投入生產,用新創造的價值歸還租金,同時,使企業超前獲利。

(4)有利於促使企業注重經濟效益

我國的國有企業由於曆史原因,一般對經濟效益都重視不足。過去,國家以撥款的形式,對企業進行投資,進行設備更新,企業不承擔任何經濟責任。實行“撥改貸”以後,企業對提高經濟效益的責任心有所增強,但是,無論是國家撥款還是貸款,實質上都是國家投資,風險主要還是由國家承擔,投資的效果並不理想,投資回收期長,甚至難以收回。企業采取租賃方式增加的設備,所有權屬於出租方,而又必須按期支付租金,還要承擔風險,對企業產生了較大的壓力。因此,企業必須在租賃項目上馬之前就作好認真的可行性研究,對設備的性能、技術水平、使用壽命以及價格進行評價,同時對產品質量、市場前景進行調查分析,以決定是否簽約上馬。項目投產後,企業為了保證履行租賃合同,按期交付租金,必須加強經濟核算,不斷降低產品成本,增加企業利潤。由於在租賃期內,不管承租企業是否已使用設備,都要按期交納租金。因此,企業使用租來的設備和使用自己買來的設備心情是不一樣的,它不會讓租來的設備在倉庫裏睡大覺,不會讓它閑置不用。設備一出現故障也會立即修複,提高了設備的使用率,發揮出最大的使用價值,創造出更多的利潤。

(5)租賃融資使承租企業簡化了固定資產管理工作

企業購買設備從設計訂貨、安裝,到投產後的維修、監測等,直到報廢處理,需做大量的、複雜的管理工作,而且還需經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管理部門的審批,費時費力,有時坐失良機。而利用租賃,這些事務性的工作可由出租人辦理,簡化了手續,方便了承租企業。

(6)租賃融資可使企業獲得納稅方麵的優惠

租金是根據生產過程中設備損耗計算的,從而成為產品生產成本的一部分,與新創造的價值(即利潤)不直接掛鉤,故能使企業獲得所得稅優惠。世界各國都製定了對租賃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我國財政部也規定租金可以在成本中列支。同時,通過租賃進口的先進技術和機器設備,還可以免征關稅。

租賃融資對企業的積極作用是肯定的。但是,同任何事物一樣,我們也不能把它看成是十全十美。例如,對承租企業來說,因為設備的所有權屬於出租人,企業如需對設備進行改造時,一般不能自行處理(征得出租人同意除外),也不能把設備作為抵押品到銀行借款。承租企業對從國外引進的設備負有較大的彙率風險,因彙率變動而使租賃企業虧損,有時甚至嚴重影響原計劃的效益實現和稅金的支付。此外,由於租金要包括出租人的利潤,而出租人也大都利用銀行資金購置設備,所以承租企業支付的利息要比一般貸款的利息高一些。承租企業還可能遇到銷路不佳而難以按期支付租金的問題,如果中途停止租賃,出租人就要承擔找不到新承租人或找不到買主而使設備閑置無用的風險。在通貨膨脹時,承租人租金負擔相對減輕,但出租人相對吃虧。正是由於租賃籌資有利有弊,所以企業是否采取這一方式融通資金,要針對具體的市場、利率、技術等情況來確定,這一點我們留到後麵作詳細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