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益廣告中家元素的運用及傳播效果(3 / 3)

2.以“家”為元素的公益廣告能與受眾互動。按照西方接受美學的觀點,作品的價值分為潛在價值和現實價值。作品本身隻具有某種潛在的價值,隻有接受者在欣賞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創造性地欣賞,才能實現作品的現實價值。按照這則理論分析,公益廣告的價值是在作品與受眾兩者之間的交互作用中實現的。也就是說,公益廣告與受眾的互動越強,受眾的參與度越高,傳播效果越好。作為一種大眾化的文化載體和藝術表現形式,越來越多的公益廣告以新的麵貌來吸引廣大消費者的注意力,通過與受眾的互動來激發受眾對廣告的認同。

公益廣告麵對的受眾是多而雜的,如果以高高在上者自居,必然會引起反感。受眾需要的是感動,而真摯的感情和平民化的大眾情結是讓受眾產生感動的有效方式。家這一元素,就像一把能打開廣告與消費者心靈溝通之門的鑰匙,它的運用能幫助創作者找到公益廣告與受眾的契合點,從而使公益廣告有的放矢。美國廣告學家E·S·路易斯曾提出過一個知名的AIDMA法則,他認為受眾在接受廣告信息時心理活動是有順序的,表現為Attention→Interest→Desire→Memory→Action這樣一個過程,家元素的引入,使公益廣告受眾的熟悉度和認同感增強,在與受眾有效互動的基礎上打開受眾的感情入口。

中國傳統文化總體上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崇尚“仁、義、禮、智、信”,追求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強調以“家”和“親情”為中心的群體價值。在公益廣告中,家成了傳遞社會正能量、演繹觀念變革的重要符號。以家為視角製作的公益廣告,呼喚親情的回歸,弘揚禮讚高尚的社會倫理道德觀,讓受眾在欣賞充滿哲理或溫暖的公益廣告獲得美的享受的同時,心靈得到淨化。在當今物欲盛行、人情略帶冷漠的社會,我們呼喚更多優秀的公益廣告走進百姓的生活。

注釋:

①石正茂:《家對中國人有多重要》,《國際品牌觀察》,2014年5月,第87頁

②Raymond Williams, 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參考文獻:

①【美】馬爾庫塞著,劉繼譯:《單向度的人》,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單位:山東藝術學院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