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Web3.0時代網絡編輯的能力構建(1 / 2)

Web3.0時代網絡編輯的能力構建

新媒體

作者:張笑

Web3.0時代的到來,使媒體業真正實現了從“媒體本位”向“受眾本位”的定位轉變,媒體經營的重點從“媒體平台”轉移到“關係網絡”。在這種巨大的變化中,網絡編輯們必須構建符合時代發展及專業要求的能力體係,才能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

Web3.0時代媒體業的新變化

如果說Web1.0時代的本質是聯合,它使人們利用互聯網變成“千裏眼、順風耳”,信息獲取變得更加便捷;Web2.0時代的本質是互動,它讓網民更多地參與信息產品的創造、傳播和分享;那麼,Web3.0時代則彌補了Web2.0時代沒有體現出網民勞動價值這一缺陷,實現了互聯網價值的重新分配,肯定了網民參與網絡信息產生、製作、共享的價值和意義。

Web3.0時代,將建立可信的社會網絡服務係統,實現不同終端的兼容,應用新技術對用戶生成的內容信息進行整合,使內容信息的特征性更加明顯,便於檢索。用戶的應用體驗與分享,對網站流量和產品營銷具有決定性作用。2013年騰訊的全年廣告營收總額為8.2億美元,大幅超過了新浪的5.265億美元。①而騰訊廣告營收隻占全年總收入604.37億元的8%,新浪廣告營收卻占全年總收入6.651億美元的79%。②可見,新浪、搜狐這類門戶網站多年來都采取“媒體平台”模式,網站的主營業務由信息內容的生產構成,收入和盈利也多來源於此,並且內容生產的主體是網站自身。這種模式帶有濃厚的傳統媒體特色與印記,這也正是Web1.0時代的要義。而騰訊所采取的“關係網絡”模式則意味著內容生產的重要性讓位於關係的組織與建構,網站的主營業務、收入和盈利依托於為網民提供日常化的聯係和交流的增值服務。遵循此模式的網站依然會從事由自身主導的內容生產,如網易和騰訊的新聞頻道,但基於社會關係而存在並維係的UGC(用戶生成內容)模式則逐漸成為主流,這就是相對成熟的Web2.0時代和正在崛起的Web3.0時代日趨繁盛的“社會化媒體”景觀。

Web3.0時代網絡編輯的能力構建

1.抵禦信息風險的能力。傳統媒體環境中,信息主要來自權威媒體。但是在當前的媒體環境中,國際化信息交流頻繁,網民原創信息增多,數字文化版權管理更為嚴格,信息侵略逐漸升級,信息偽造、虛假傳播時有發生。這些不利因素都迫使網絡編輯具備較強的抵禦信息風險的能力。

首先,要抵禦來自反動勢力散布的政治謠言,決不允許其醜化黨和國家形象,堅決抵製惡搞紅色文化的娛樂節目的傳播。網絡編輯要充分了解國家相關政策和法規,培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全局意識,在輿論導向方麵把握好分寸。其次,要抵禦網絡信息侵權帶來的風險。版權問題在新媒體時代已經拓展到“信息網絡傳播權”等權利,作品的傳播領域還擴大到網絡環境,因此使用者的概念也應延伸至數字化製品製作者、網絡公司、數字圖書館等。隨著互聯網著作權糾紛事件的不斷增長,網絡編輯成為此類侵權的高危群體,因此網絡編輯必須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提升自身的版權意識。再次,網絡編輯要具有信息風險意識,恰當處理政治名人或者演藝明星由於道德敗壞而引發的負麵新聞。無論是製作新聞專題、娛樂節目,還是邀請名人代言廣告或作為節目嘉賓出鏡,都要全麵評估、審慎執行,將風險降到最低。

2.整合傳播信息、檢索數據的能力。與傳統媒體時代不同,大數據、雲計算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便利。過去采寫數據新聞,需要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搜集整理資料,分析數據表格,最終產生結果。但是在今天,龐大的數據信息通過雲計算可以很快找到數據背後隱藏的信息,讓人看清事物發展的脈絡和趨勢,更好地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判斷。這就要求現在的網絡編輯增強信息檢索、分類、歸納、概括的能力,利用各種數據資料及相關曆史文獻進行整合信息處理,在深遠廣闊的時空觀中,對當前發生的新聞事件進行梳理評價甚至對未來發展趨勢做出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