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平民化與社會性(1 / 1)

平民化與社會性

廣電視聽

作者:羅姣姣

隨著《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等現象級節目的相繼出現,中國電視開始進入明星真人秀的全盛時代,各類明星真人秀在電視熒屏上相繼湧現。

明星真人秀與草根真人秀在敘事路徑和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在話語建構方式上有著某些相通性,這些相通性也是二者能在一定時期內受到歡迎的共同基礎所在。事實上,僅就明星真人秀來講,就有很多不同的敘事原則和話語建構方式。當下在中國電視熒屏上興起的這股明星真人秀熱潮,也有自己的一些特征。

明星平民化:明星真人秀的敘事原則

與以往的明星秀不同的是,“明星的平民化”成為這一輪明星秀的普遍選擇,成為當下明星真人秀的敘事原則。而這種敘事原則在當下之所以能夠成立並受到追捧,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麵的原因和動力。

1.“窺私”是明星平民化的邏輯起點。“窺私”屬於社會心理學範疇,是一種正常的社會心理。明星的平民化,就是讓明星相對“真實”地展示在觀眾麵前(如作為普通的父親、妻子、情侶等社會角色時的真實麵貌),在滿足觀眾“窺私”欲望的同時,也讓他們從中實現自我觀照,進而產生代入感和共鳴。因此,這種“窺私”的社會心理,便是真人秀中明星平民化的邏輯起點所在。

2.明星平民化是增加親近感和共鳴度的不二法則。如今隨著社會環境的日益開放,人們的社會審美心理和認知心理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更立體飽滿、更接地氣的明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同時,明星作為普通人在這個轉型期的大時代裏所麵臨的一些境況以及他們的應對方式,都能夠輕鬆引發電視機前觀眾的共鳴,真人秀節目的社會性客觀上也促成了明星的這種平民化趨勢。

3.信息化的社會背景讓明星平民化成為一種討巧選擇。當下顯然已經進入一個信息化的社會,明星的身世、背景、一舉一動都能被迅速搜索出來,明星的私人空間相對減少,刻意隱瞞或偽裝變得越來越難。真實與真誠就成為明星們獲取公眾好感的一種重要方式,以往高高在上或被精心包裝出來的形象在信息化時代變得不再討巧。真實性是真人秀節目在敘事上的本質原則(盡管這種真實性往往是相對的),而明星的平民化敘事能夠滿足這種真實性訴求。

社會性嫁接情感性:明星真人秀的敘事內核

真人秀節目往往通過多種敘事手段來達到敘事邏輯的建構、敘事過程的搭建等,真實性是其靈魂,戲劇性和衝突性是其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其著力進行的工作。明星真人秀節目社會性嫁接情感性的敘事內核不斷推動著這些元素的最大化實現,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麵:

1.觀照社會是敘事的背景和主題。真人秀節目之所以在當下能夠成為世界範圍內的一種主要的節目類型,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其題材和議題往往具有社會性,其中很多反映人性中一些普遍問題的議題具有很強的普適性。

觀照社會的新聞性是目前很多娛樂節目的一個重要特點,娛樂和新聞的邊界正在嚐試融合。事實上,很多有新聞學背景的製作者開始進入娛樂節目製作領域,打破以往以文藝背景為主的製作隊伍格局。

縱觀當下成功的娛樂節目,敘事方式和手段可能千差萬別,但敘事的背景和主題往往具有很強的社會性,明星真人秀在這一點上表現得非常明顯。

主題和背景具有社會性,按理說具備了很強的引發共鳴的可能性,但我們也看到,其中很多也因為對製作規律和製作方式把握得不到位,而並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不僅在社會性上大打折扣,在娛樂性上也沒有完全釋放。

2.以情動人是敘事的邏輯和動力。鮮明細膩的情感性是以韓式真人秀為代表的東方式真人秀的一個主要特征,也是受到本土觀眾認可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所在。這一輪明星真人秀節目也同樣深諳此道,情感性內化為邏輯和動力,構成其敘事的內核。

遵從情感邏輯,是以《爸爸去哪兒》為代表的明星真人秀的一個很大的特點,這種情感邏輯像一條紅線貫穿了從記錄拍攝到後期剪輯的整個過程。

呈現明星普通人的情感,將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達成了雙倍的效果,自然引發關注和共鳴。然而這種情感性並不是輕易便可達成的,首先是製作人員的價值觀和對情感感知與把握的精準度,其次是在選角、製作等多個環節需要進行大量的思考與投入,否則,再好的創意和理念都無法實現。

參考文獻:

①徐舫州 徐帆:《電視節目類型學》,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②尹鴻 冉儒學 陸虹:《娛樂旋風——認識電視真人秀》,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