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視問政節目的主持技巧(2 / 2)

主持人要起到潤滑劑的作用

電視問政節目是市民解決具體問題的一種新途徑,而不是市民仇官情緒發泄的場所,政府官員在節目中接受的來自市民的考驗應該是合理的而非無理的。所以,主持人在電視問政節目中的作用應該是催化劑和潤滑劑。通過替市民發聲,讓官員做出針對問題的表態和承諾,促進問題的最終解決。

在許多觀眾的印象中,評判一名主持人成功與否的標準,往往是主持人的提問能不能難倒被訪者,如果把被訪者問得啞口無言或者無以言對,觀眾就會覺得主持人有水平。但是,電視問政節目的目的在於促進問題的解決,而不是讓官員在大庭廣眾之下出醜。出醜隻會激起民眾的仇視心理,激化社會矛盾,損毀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不利於社會和諧。所以,主持人在發問時,如果遇到此類情況,就應該思考自己的發問是否準確,是否需要換一種說法來發問。因為即使是某個政府部門的領導,也不一定能將所有問題的解決辦法都裝在腦子裏,他同樣需要思考的過程。

所以,主持人在問政節目中,不管問政雙方的矛盾衝突多麼激烈,火藥味多麼濃重,都不應該火上澆油,而應該發揮潤滑劑的作用,力爭降低衝突,使雙方能在和諧的語境下麵對問題,並最終解決問題。

主持人要掌握好節目的節奏

在一期節目中,如果市民或者官員在某一問題上拖遝,就可能導致很多問題無法在現場得到解決。這就需要主持人把握好問政的節奏,對於複雜的問題,可以引導被問政者在現場給出明確的表態或者承諾,這也為問政的當事雙方留有更深入了解問題緣由、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時間;對於問政市民描述問題的過程,主持人應盡量引導其直接切入主題,避免因為在現場“講故事”而造成節目節奏拖遝。

主持人是電視問政節目的靈魂,隻有靈活掌握主持技巧,才能使電視問政節目真正成為監督的平台,幫助市民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的問題。這一節目形態的存在,既有利於提高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又有利於政府部門改進工作作風、提升工作效能。要主持好電視問政節目,需要主持人在摸索中前行。主持人在電視問政節目現場要找準自己的定位:既與問政雙方同時保持平視,又要掌控話語權,使問政節目真正起到作用,輔助市民行使監督權,實現對政府公職人員的監督,真正幫助市民解決具體問題。

參考文獻:

①柳霞:《“電視問政”緣何刷新收視率》,光明網,2011年12月8日

②周琪:《“電視問政”,不單是一場秀》[N],《南方人物周刊》,2012年第31期

③陳婭:《電視問政:行政問責的新形式》,《時代經貿》,2013年第13期

(作者單位:濟南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