黌,讀hóng(鴻)。古代的學校。黌門,古代稱學校的門,借指學校。如黌門學子。
193麻
麻,會意字。金文從(廠,表山崖)從(剝下的麻莖皮纖維),會在崖下劈麻晾麻之意。篆文從廣(敞屋)從林,成了在房簷下晾麻。由本義引申指麻這種植物。麻纖維可織布、製繩,麻布常作喪服,故又引申指喪服,如披麻戴孝。麻纖維細長繁密,糾結紛亂,故又用以比喻繁密、眾多,如雨腳如麻、殺人如麻。麻布粗糙,麻籽細碎,故又用以比喻帶細碎斑點的,如麻雀。
麻部首內漢字大都與麻的纖細、紛亂等義有關,包括:麻、麽、摩、麾、磨、糜、縻、靡、黁、魔。
摩,讀音一mā(媽)。摩挲,指用手輕輕按著並一下一下地移動,如摩挲衣裳。讀音二mó:1.指摩擦;接觸。2.撫摩。3.切磋,如觀摩。4.姓。5.摩爾的簡稱。
麾,讀huī(揮)。義為:1.古代指揮軍隊的旗子。2.指揮軍隊。麾下,指將帥的部下,也指將帥。
磨,會意兼形聲字。篆文本從石從靡(表散亂,兼表聲),會磨製石器之意。後省作磨。
糜,會意兼形聲字。篆文從米從麻(分散,兼表聲)。本義為稠粥。讀音一méi(煤)。指糜子。讀音二mí(迷),指粥,引申指爛,再指浪費,還可用作姓。
靡,讀音一mí(迷),指浪費,如奢靡。讀音二mǐ(米)。義為:1.指順風倒下,如風靡、披靡。2.美好。3.無;沒有。如靡日不思。
魔,形聲字。篆文從鬼從麻(表聲)。魔字,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為音譯梵語而造的,初譯作磨,南朝梁武帝改為魔。魔,本義為梵語魔羅的簡稱,佛教指幹擾修行、阻礙行善、破壞佛法的邪惡之神。
194鹿
鹿,象形字。甲骨文像雄鹿形。金文、篆文、隸書。由於鹿是人們所追逐的對象,故用以比喻政權或爵位,如逐鹿中原、鹿死誰手。
鹿部首內漢字大都與鹿有關。由於鹿部首內漢字較多,現從中選取幾隻“梅花鹿”加以鑒賞。
鏖,篆文從金從麀(表聲),隸變後楷書寫作鏕,俗簡作鏖。本義為一種銅盆溫器,也指用慢火煮爛肉物。由用溫器熬煮引申指激烈地戰鬥,如鏖戰。
195鼎
鼎,象形字。甲骨文,盛行於商周時期,最早用於皇宮祭祀時熬製美食。金文、篆文。鼎部首內漢字都與鼎相關,包括:鼎、鼐、鼒。
鼐,讀nài(奈),指大鼎。
鼒,讀zī(滋),指口小的鼎。
196黑
黑,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臉),表示臉上有煙灰之類的汙點。金文在基礎上再加兩點指事符號,強調黑點特征。篆文將金文(花臉)寫成,並將金文字形中(人)和汙點組成(炎)。隸書(將篆文中的火改為灬)。由本義,黑引申指光線昏暗,如黑夜。常與白對比,用以比喻非;錯誤,如顛倒黑白;用作黑馬,指比賽中出人意料的優勝者或強有力的競爭者。黑部首內漢字大都與黑色、昏暗不明等義有關。黑部首內漢字比較多,現選取幾匹“黑馬”加以辨識。
墨,會意兼形聲字。篆文從黑(石墨類,兼表聲)從土,本義指書寫用的黑色礦物顏料。引申比喻知識、學問,如胸無點墨。特指墨翟,世稱墨子,戰國初期魯國人。墨守成規,指墨子善於守城,後來形容因循守舊,不肯改進。注意,墨守成規不可寫作默守成規。
默,形聲字。篆文從犬從黑(表聲),表示犬不出聲而突襲人。引申指寂靜、不說話,如默不作聲、默讀。
197黍
黍,象形字。甲骨文像黍子形。篆文。本義指黍子,籽實也叫黍子,去皮後叫黃米,性黏。黍部首內漢字大都與作物、黏性等義有關,包括:黍、黏、黍舀。
黏,讀nián(年),像糨糊或膠水等物質。過去,粘在讀nián時同黏。《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上,粘(nián),義為:1.舊同“黏”。2.姓。也就是說,現在粘(nián)隻有“姓”一個意義了。
198鼓
鼓,會意字。甲骨文從(攴,持械擊打)從壴(鼓形),會手持鼓槌擊鼓之意。金文、篆文。鼓部首內漢字大都與鼓或凸起等義有關,包括:鼓、瞽、鞀、鼙、鼟。
瞽,讀gǔ(鼓)。義為:1.眼睛瞎。2.指沒有識別能力的,如瞽說,指不達事理的言論。
199鼠
鼠,象形字。篆文像蹲踞的老鼠形。上像頭和牙,下像足和尾。鼠部首內漢字皆與鼠類動物等義有關,除鼠外一般不常用,因而就不作解釋了。
200鼻
自是鼻的本字(人們介紹自己時常自覺不自覺地用手指指向自己的鼻子,就是很好的佐證)。自,甲骨文像鼻子。當自的本義消失後,甲骨文再加(像蛇信),表示鼻的嗅覺功能。篆文從自從畀(表聲)。鼻部首內漢字皆與鼻子等義有關,包括:鼻、劓、鼽、鼾、齁、齆、齇、齉。
鼾,讀hān(酣)。睡覺時粗重的呼吸,如打鼾。
齁,讀hōu。義為:1.太甜或太鹹的食物致使喉嚨不舒服,如這菜齁人。2.方言用字。表非常,如齁鹹、齁酸。
201龠
龠與侖本是一個字,後分化。龠,甲骨文,像係紮起來的排簫。金文、篆文。龠作部首後,古人再加禾另造龢,表示用蘆管編成的排笛。
龠部首隻有:龠、龢。
龠,古代容量單位,一龠等於半合(gě)。還指古代一種樂器,形狀像簫。
龢,原來僅作為“和”的異體字。《通用規範漢字表》確認龢為規範字,可用於姓氏人名。如翁同龢(清末官員)。
後 記
《現代漢語詞典》曆來在“部首目錄”“檢字表”之後,設立“難檢字筆畫索引”。這是為了廣大讀者在漢字部首很難確定的情況下便於查找。“難檢字筆畫索引”隻按字的筆畫法進行排序,不照部首編排。比如,漢字“〇”可以從“囗”(讀圍,作部首時稱作國字框或方框)部首內查到,但相當多的讀者不知道這一點,就可從“難檢字筆畫索引”裏輕鬆查到。
曆時三整年共36期,“話說部首”欄目到本期結束了。感謝《青年記者》給我提供這樣一個機會,感謝編輯不辭辛苦為拙文編輯加工。另外,筆者在撰寫本專欄時參考了《現代漢語詞典》《通用規範漢字字典》《漢字源流字典》等工具書,還從“象形字典”“漢字叔叔”等網站下載漢字字形,在此一並表示感謝。最後還要說的是,由於自己才疏學淺,掛一漏萬,再加上漢字本身富於變化,錯誤肯定不少,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為山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