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歧視的應對策略
前麵我們介紹了價格歧視的分類以及各種歧視形式的理論基礎。這一章,我們要更詳細地考察廠商從事價格歧視的各種活動方式。在第一節,我們簡單地考察一下馬克盧普(Machlup)關於價格歧視方法的分類。然後,我們將更詳細地考察傳統的價格歧視,如;影劇院、電話業務、航空票價、醫療服務、國會信息服務、學院獎學金和商品券。在第二節,我們首先考察作為度量需求以及相應地規定價格的一種手段——搭賣;然後,討論公用事業和電影經銷商的多重定價問題;最後,我們考察精裝書與平裝書的銷售、相同商品的不同牌號、藥品銷售。
分類
我們按程度不同對價格歧視作了三級分類。馬克盧普提出了一套多少有些不同的分類方法:(1)個人型,(2)集團型,(3)產品型。在每個歧視等級內,他給出了許多不同種類的價格歧視實例。在表11.1中,我們複製了馬克盧普的一些分類。
不同的需求
馬克盧普分類中有一種特殊類型的價格歧視,它涉及到在峰值和非峰值時間內需求可能發生移動的峰值定價。考察圖11.1,這裏有一條遞升的邊際成本曲線和兩條需求曲線,其中一條需求曲線是非峰值時的DD,另一條是峰值時的D’D’。我們看到需求鬆弛時期的邊際成本低,需求旺盛時期的邊際成本高。價格從P增加到P’要達到何等程度才算是真正的價格歧視,這並不清楚,因為我們考察的是不同時期不同產品的需求(因此,我們在表11.1裏沒把價格上升的情況包括在內)。
實他限製條件
列於表11.1裏的某些價格歧視形式僅僅是價格歧視必要條件的表述,例如,在個人型價格歧視下的“按消費者收入分類”和“假如必要就讓步”可被看作是確定不同需求的曲線和承認需求彈性並非無限大的必要條件。在其他例子裏,如產品型價格歧視下的“支付商標的費用”和“追求等級”,在消費者眼裏可能是創造有差異的產品。要把價格歧視引起的價格差別同產品屬性不同引起的價格差別加以區分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價格歧視的方法
影劇院
在美國大部分影劇院中,各人的座位價格是沒有區別的。另一方麵,大部分影劇院確實有明顯的價格歧視形式。通常,同一影片同時有兩種、甚至三種或四種不同的價格,至少對成年人的索價比對11歲以下兒童要高。大概兒童看電影的需求價格彈性比成年人要高些,監視和區別這兩類人基本上是無成本的,因為大體上外形就提供了關於年齡的充足的證據。然而,12歲或年紀更大些但看起來顯得小的孩子們付出較低的價格也可進場,這裏顯然發生了欺騙行為。
許多影劇院,特別是大學周圍的那些影劇院,凡出示影劇院或其聯號發給的學生身份證或特別的學生通行證的人能夠享受學生價。這裏我們又一次看到,雖然對這是否為學生的監視是相對無成本的,但某些欺騙行為毫無疑問會發生。許多影劇院的價格歧視有利於地位高的市民,大概是假定他們有一個更高的需求價格彈性。出示一種與學生通行證類似的證件,以證明其年齡或特殊身份,那些年紀在65歲和超過65歲的人比他們年輕些的成年人能以較低的價格進入影劇院。表11.2提供了一個價目表變化的典型例子。
一天中不同時間的價格變動許多影劇院價格歧視的一種類型是高峰定價,雖然這種定價可以更恰當地被看作是利用非峰值時期未被利用的生產能力的一種手段。影劇院在白天很少早早客滿過,為了促使人們在非峰值時間去看電影,影劇院或許會降低他們的定價以吸引觀眾。我們不能把這看成是一種純粹的價格歧視形式,因為正被銷售的產品是明顯不同的(晚上7點半和下午2點15分看的同樣的影片並不完全是同一產品)。特別是,既然在每星期工作期間很少有人有空在白天看電影,所以大部分人寧願在晚上看.對於有影片所有者專有版權的行業來說,價格歧視或許是必要的。
電話服務電話公司使用各種價目表。簡單地說,他們向商業電話收取比民用電話更高的價格,向大城市用戶收取比小城鎮用戶更高的價格。事實上,電話的定價經常遵循“服務的價值”形式,電話公司試圖以所提供的服務價值為基礎或者以某些用戶的需求彈性相對缺乏為基礎,實行差別對待。這種歧視能力是從專有的電話特許權裏直接派生出來的。
商業與民用電話的價格比較表11.3是一個典型的商業和民用電話的價格表。可以認為,雖然對商業單位收取更高的價格。但這並不完全是價格歧視的反映,其中可能包括價格差別,典型的商人是對電話有強烈需求的用戶,因此,與居民用戶相比他們使用電話係統的邊際成本可能更高。然而,如果大量的用戶產生規模經濟,就會有與上述情況相反的結果。這是一個經驗性問題,它需要通過考察商業電話的使用究竟在何種程度上使電話係統很快達到其容量才能作出回答。否則,商業企業打電話的邊際成本將基本是零。
原則上,地方打電話也可以運用高峰定價法。目前許多城市實行按月收費,對個人用戶基本收取邊際價格為零水平的費用而不管該用戶打了多少次電話和打了多長時間的電話。據估計高峰期間每打三分鍾電話的成本至少是非峰值期間電話成本的5倍,因此高峰期間就使電話係統承擔了相對較高的容量成本。按期收費的歧視偏袒了在營業時間裏經常打電話的用戶,歧視不經常打電話或經常在非營業時間打電話的用戶。甚至在那些打過一定數量電話以後收取通話費(例如:每次電話付5或10美分)的城市裏,這個問題也沒有完全消除。這樣的通話收費係統仍然歧視低峰時期的通話者。隻有在按通話的時間類別和持續時間的長短收費時,這種歧視非峰值期的通話才能被消除。
長途電話價格在白天的不同時間和一周的不同日子,長途電話價格是有很大不同的。同樣,這種不同定價究竟是價格歧視的反映還是僅僅與一天中不同時間的電影定價相似——擴大使用非峰值時期未被利用能力的定價法,對此是不清楚的。我們的確知道,在營業時間打電話,對電話業的需求價格彈性是很低的。
航空票價
在最近解除管製以前,美國航空業一直由民航局(CAB)嚴格地管理。在大部分城市之間,進入該行業一般被限製為不超過一兩家公司。
所有的旅客票價必須得到民航局的批推。各航空公司基本上不允許在票價上競爭,至少不得在一等票價和普通客機票價上競爭。於是競爭就采取其他各種形式,這包括介紹起飛和降落時間,以免費香濱酒、免費電影、更大的三明治、更多的餐前小吃等形式提供更好的服務。再者,每條航線通過對那些具有更低需求彈性的特殊類型旅客降低價格來吸引大量旅客。一是因公出差的高級管理人員,一是正在乘飛機和乘車之間進行選擇的回家度夏的學生,這兩種人的需求價格彈性肯定是不同的。在具有這種不同需求彈性的情況下,很多價格歧視直到不久前還存在於航空公司的業務中。當考察解除管製前的典型的票價表時,我們發現票價結構是符合我們的相對需求價格彈性的論點的。紐約和洛杉機間的頭等艙往返票價和一個旅行團的租機往返票價相差50%以上。商人付全票,而度假的學生可采取必要步驟來獲得較低的票價。並不是所有的區別都是由於價格歧視引起的,因為產品顯然是不同的。頭等艙的旅客,或者甚至隻是全票的二等艙旅客,不必事先預定座位或預付款項,他們能很快變動預定座位,而且幾乎總是能保證得到一個座位。等等。盡管如此,甚至在考慮到質量差別這個因素以後,商業旅客的每一固定質量單位的價格還是高於學生支付的價格,這一點大概是確定無疑的。
青年的票價許多航空公司在不同時期提供青年票價。在某個年齡——通常為22歲——以下的旅客才能購買青年旅客票價的票,特別是飛往歐洲的票。這種機票的價格比成年人必須付出的全票票價低。然而在過去,青年旅客票的持有者在特定的航班上不一定有座位,相反他或她必須接受備用座位,這就是說,要在飛機起飛前到達機場門前,並直到飛機起飛前10分鍾都要站著。如果在那時有空座位,青年旅客就能憑票登上飛機。
這就是第三等級價格歧視的一種形式(雖然我們正談及不同質量的產品,因為青年票價含有不確定性)。年輕的成年人,成年人和商人的相對需求彈性可能是有區別的。年輕成年人的需求彈性比商人的更大。可是,分析並未結束,年輕成年人有更大的需求彈性,因為,他們的時間通常不如商人的時間那樣寶貴,就是說,站著等候座位製度的機會成本,大部分青年人要比商人低。乘飛機旅行的全部價格是機票的貨幣價格,加上去機場、排隊等候登機、坐在飛機上等的機會成本。在時間給定不變的情況下,時間的機會成本越低,以貨幣價格計算的票價在整個乘飛機旅行價格中的百分比就越大。例如機票的貨幣價格是85美元,而包括候機、登機和飛行的全部時間是5小時。如果青年人每小時的機會成本是3美元,那麼,年輕成年人乘飛機飛行的總價格是85美元+(5×3美元)2100美元。乘飛機的貨幣價格占整個價格的比例等於85美元/100美元或85%。這樣,對於那些機會成本較低的航空旅行者來說,用機票的貨幣價格計算的已觀察到的需求曲線可能就有更大的彈性。因此,對青年人收取比成年人更低的價格是講的通的。正是機會成本的相對差別導致了相對需求的貨幣價格彈性的差別。
兒重票價年齡在12歲以下的兒童有資格得到特殊票價。有一段時期是成人機票價格的1/2,近來經常是成人票價格的2/3。這是價格歧視的一種形式。因為航空成本的差異在成人和兒童間是不存在的,而且,一個兒童的機會成本要比一個成人的機會成本相對低些。一個兒童占有一個座位,並且得到和成人一樣的一份食物與服務。
解除管製下的價格歧視在1977年以來就存在的更靈活的定價規則下,在許多方麵存在著更多而不是較少的價格差別,例如,1980年12月,邁阿密和倫敦間的往返旅行票價頭等船是2372美元;經濟艙全程機票856美元,可保留7-180天但需提前購買;旅遊票509美元;廉價票和站票197美元(單程);而雷克空中列車則為187美元(單程)。
另外,我們並不是在比較完全相似的產品。頭等和經濟艙幾乎總是可以買到的,所以購買者不僅是在購買空運票,而且有購買他或她的航空旅行安排的靈活性。保留7-180天的機票要求有一個預先確定的停留時間,提前購買的機票需要一個確切的起程和回程日期,並要準備承擔因任何變化而引起的罰款(通常是全票)。站票則不能絕對保證在某一天登上飛機。雷克的空中列車票經常需要長時間排隊等候才能買到。
醫療服務
自凱塞爾(Kessel)的醫療價格歧視的開創性論文發表以來,醫療服務定價已被用作價格歧視的典型例子。在此以前,醫生們基本上已在搞價格歧視,這不僅由於進入的限製,而且還因為美國醫療協會(AMA)有時能通過禁止行醫來監視和懲罰削價的醫生。醫生能對接受相同醫療服務的不同病人收取不同的價格,因為單個的病人是不能把他得到的服務轉賣出去的,所以把市場隔離開來是可能的。人們已經知道,美國醫療協會下屬的地方醫療協會對於削價的醫生會實行製裁。再者,由於美國醫療協會能影響醫院將接收的實習醫生數量,這個組織就能通過限製醫院雇用到低成本實習醫生的辦法而使醫院的成本增加。作為地方醫療協會成員的醫生們經常得到優先雇用的待遇。且從事減價的醫生已被地方醫療協會排擠出去。另一方麵,在削減價格對醫生收入沒有顯著影響的地方沒有進入壁壘。由於這個原因以及有可能節省所得稅,醫生們在相互服務時,經常不收費,有時對醫生的家庭成員也提供這樣的專業優待。
根據收入要價相似的醫療服務,對富人的收費一般高於窮人。當然,對於窮人是否已受到完全同樣的醫療服務是有不同意見的,但是,讓我們假定他們有這個機會,假定為這兩組人服務的邊際成本相同,價格差別反映了基於不同需求價格彈性的第三級價格歧視。實質上,我們能把我們的分析應用於前一章的圖10.1。可以簡單地用第Ⅰ類第Ⅱ類代替第Ⅰ類病人和第Ⅱ類病人。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彈性富人會小於窮人?
首先,正在患病的富人的機會成本比窮人更大些,這轉化成對預防治療更高的需求。第二,我們上麵提到的青年人票價的時間成本分析例子也可適應於醫療服務。作為醫療服務總成本的一部分,時間成本直接關係到個人的財產。隨著財產的增加,總成本歸因於時間成本的部分增加了。於是,對於更富有的人來說,任何名義上的價格變動都將是總成本(包括時間成本)中更低百分比的變動。對於任何給定的貨幣價格變動,富人的需求量變動相對小於窮人。因此,富人對醫療服務有較低的需求價格彈性。最後,根據經驗,因為醫療服務是一種正常的或高級的商品。收入更高的人在每個價格水平上會有更多的醫療服務需求,見圖11.2。這裏我們說明醫療服務的需求曲線,窮人是D1D1,富人是D2D2。既然D2D2與縱軸相交之點比D1D1與縱軸相交之點更高,因此在任何價格水平上,富人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價格彈性比窮人低(記住在任何價格水平上,價格需求的彈性是由P/Q乘以需求曲線的斜率的倒數來定義的,既然D2D2位於D1D1右邊,富人的P/Q將比窮人更小,於是敘率的倒數與該數的乘積在數字上也更小(如果斜率相同)。因此,對於富人來說,一個數值更小的需求價格彈性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