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差異
區別產品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看其質量。在此,我們必須分別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購買者能夠明確評價其區別,另一種情況是他們不能作出這種明確的評價。例如燃油,它在不同的地區銷售並具有不同的質量,尤其是它的含硫量和能量。燃油的主要用戶,如電力公司,當然能夠測量出這類區別。這裏我們沒有論及貝恩模型中所提到的差異性產品。如果產品總量上是無差異的(具有完全相同的質量)的話,市場均衡的結果將是相同的。具有不變質量的單位價格對每個人都相同。這一分析甚至包括了工業機械方麵更複雜的原材料和價格的情況。購買者能夠明確區別不同的產品,他們也能夠在我們的質量分析中作出同樣明確的評價。
隻有在某個產品連特定的單一技術功能也不能滿足時,我們才能看到一種不同類型的差異。當一種產品可以滿足多種用途和不同需要時,無論它們是主觀上的還是實質性的(例如耐用消費品和化妝品),我們都可以看到產品的差異。讓我們考察質量——耐用性這一具體方麵。
耐用性
任何可以不斷提供服務的產品,將源源不斷地被購買。生產者可以通過改變他們的生產技術來變更期望服務壽命。電燈泡可以製造成能連續照明10小時或100小時的品種。輪胎可以製作成能連續行車10000或40000英裏的品種。棉布襯衫則可以做成經穿6個月或6年的品種。
對耐用商品的需求運用第60-66頁所描述的現值貼現這一手段,我們完全可以分析對耐用商品的需求。我們不是把耐用品需求當作對商品的需求本身,而是將它作為商品所產生的服務淨流量。“淨”意味著考慮了與使用耐用品有關的所有成本。從而,對一輛汽車的需求並非作為對該汽車本身的需求,而是作為對一定時期內每天使用這輛汽車的權利的需求。我們在討論一種服務的期望流量,對此,消費者將作出某種貨幣估價。
我們仍以汽車為例。令A為對將來期望期中每年的汽車服務流量的貨幣估價(營業成本淨值),利息率為r。由此,來自汽車的服務流量的現值等於:
(9.9)
Rt是當汽車不再使用時,它的轉賣價值或殘值。等式(9.9)右邊最後一項的分母是1+r的t次方,t為個人願意保有汽車的期望年數。
很明顯,每年的期望服務流量越大,現值也就越大。進而言之,期望的殘值越大,現值也越大。最後,用於貼現的利率越低,則耐用資產的現值越大。
廠商產品的最佳耐用性關於競爭和壟斷條件下商品的最優耐用性,已經進行過一係列的爭論。大部分作者斷言,與競爭下的情況相比,壟斷者傾向於生產耐用性較低的商品。耐用性降低是價格提高的一種形式。此外,低耐用品還能容納對需求的原始定量供給方式。科斯(Coase)曾經表明,當低耐用品生產出來後,價格會被抬高,因為消費者們如果在壟斷價格上購買,他麵對的並不是供給的增加。
斯旺(Swan)卻認為,大部分研究者都錯了。他認為廠商選擇相同程度的耐用性,而不考慮壟斷的程度。他的理由是,對於任何數量的服務和產品生產,廠商都將設法使總成本最小。這樣,耐用性的最佳程度僅僅取決於廠商的總成本函數(這當然受壟斷程度的影響)。
至於產品有效壽命的最佳長度的決定,也與耐用商品舊貨市場存在的程度有關。關於舊教科書市場,有一個有趣的例子。一些出版商和作者相信,如果舊書市場被取締的話,他們會更好些。
取消舊書市場
從表麵上看,似乎取消舊書市場會由於取消了替代物而有利於新書的銷售。從而,如果該書的出版商要通過其銷售來獲得最大收益,大概無論如何不會有助於該版本的舊書市場的順暢運行。畢竟,克拉克森和米勒的舊版產業組織書籍是新書的替代品。當一個人從學院書店購買了一本舊版書後,他就不會去買一本新書。這裏沒有新的收益,因為出版商(以及作者)隻有在新書售出時才得到報酬。
現值跌落然而,上述分析並不全麵。如果你作為一名學生買了一本新課本,但卻不能轉賣,因為舊書市場不存在,這樣該書的現值就低些。在教科書的任何既定名義價格上,每一固定質量單位的價格便會較高。假定一本教科書花費了21美元。如果你能夠在學期結束時,以新書價格的50%將這本教科書轉賣出去,那麼你預期一學期使用該書的成本為10.50美元(不算利息);然而,如果書店絕對拒絕收購該書,則一學期使用同一書本的成本加倍到21美元。對數量的需求會較低。
如果繼續進行分析直至其極端情況,在一定條件下人們將預期,個別教科書生產者將有助於提高舊書市場的功效,隻要他們的幫助比生產和銷售新教科書的成本相對便宜些。提高舊書市場的功效將會提高他們教科書的現值。同時,教科書可以開價更高,以反映由於轉賣而提高的教科書服務。這種情況在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舊打字機市場上也發生過。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充當了市場上的一種中介,先購買舊打字機,然後修理它們,再將它們轉賣出去。一些出版商也在從事這類活動。但另外一些出版公司則指示其銷售人員勸阻書店去充當舊教科書銷售的中介人。可能這些出版商認為,通過減少可能的新書替代品,他們將得到較高的利潤。
需要考慮的其他作用上述分析並非像概括的那樣簡單:它們僅僅集中於通過耐用品所有權來提高利益流量。然而,這在研究上有著替代作用。耐用品舊貨確實是新生產耐用品的替代物。若排除部分或全部舊耐用替代品的有效供給,會導致新耐用品的需求曲線向右外移。
排除耐用品舊貨的一種情況可見圖9.3。舊書市場存在條件下的新書需求曲線為DD。DD是在假定可以獲得既定替代品的條件下畫出的。假定每一固定質量單位的市場價格是P1,每一單位耐用品的價格都是名義價格。現在考慮排除耐用品的舊貨市場,新耐用品的需求曲線從DD移到D’D’。不過,耐用品的現值下降了,因為其轉賣價格不再像以前存在耐用品舊貨市場時那樣大。換句話說,我們從擁有該耐用品中,扣除了一部分未來預期流量。如果情況是這樣的話,每一固定質量單位的名義價格P1會上升。最終,耐用品的購買者以同一數量的美元隻能買到較少現值的產品。在圖9.3的例子中,價格從P1漲到P2。然而,即使在較高的價格P2上,需求數量還是沿需求曲線D’D’從Q1增加到Q2。在這種情況下,替代效應的作用超過了現值減低效應。
與排除耐用品舊貨相反的情況可見圖9.4。除了新耐用品的需求曲線移動幅度不一樣之外,其餘均與圖9.3的情況相同。當存在耐用品舊貨市場後,耐用品的每一固定質量單位的內在價格較高,等於P2,需求數量Q2少於原來的需求數量Q1。
在這些情況下,人們必須加以比較的是需求的價格彈性和需求的交叉彈性。這當然是一種經驗性的比較。根據隨意的觀察,我們可以猜測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認為鼓勵舊貨市場售賣其設備是有利的。尤其是國際商用機器公司操縱著廣闊的舊IBM打字機市場,在那裏,人們可以買到修理過的IBM電子打字機。很明顯,國際商用機器公司並不想由於舊IBM電子打字機而消除新IBM電子打字機的“競爭”。
式樣變化
現在我們來考察產品式樣的變化,從根本上說它純粹是審美的問題——它們與產品的任何質量或耐用性無關。對廠商來說,式樣變化可以在總成本不變的條件下發生。例如,當資本設備用舊了,廠商可以不改變總成本而以更改了的式樣替換它們,但確實使產品式樣更改了。美化包裝的改變常常可以在不伴隨總成本變化的情況下實現。然而,大多數式樣變化卻會導致成本提高,高成本式樣變化的最典型的例子,是關於汽車工業的。在費雪(Fisher)、格裏裏奇(Griliches)和凱森(Kaysen)進行的一項典型研究中,研究者們試圖測定1949年至1960年汽車式樣變化的成本。在糾正了那些真正屬於是質量方麵如馬力、長度和重量的變化之後,研究者們要計量1949年到1960年在式樣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可節約的資源量。他們估算在那一期間,馬力和尺寸都不變,每輛新車可節約454美元。如果不加上可以任意選擇的設備,每輛車還可節約116美元。最後,如果汽車製造商不為生產新式車而每年改進機器,每輛車幾乎又可節約100美元。
費雪和他的合作者力求對汽車行業進行準確的計量。但其他產品卻極少有可靠的計量。可以證明,經常性的式樣變化存在著“人為的”資本存貨淘汰。婦女的服裝和裙子在技術上是相似的,即使是每年將貼邊改變幾英寸。很難計量由式樣變化帶來的任何想象的社會損失,因為我們沒有估算社會福利函數。此外,計量中包含的問題將會很龐大。
有計劃的商品淘汰
式樣變化顯然與所謂的計劃淘汰有關。據說耐用品製造商縮短了商品的使用壽命。例如,根據計劃,一輛汽車在大約三年之後的轉賣價值將降低,這歸因於采用了新式樣,由此使舊式汽車被“淘汰”,盡管隻可能是外形有所不同。
關於有計劃淘汰的另一種看法牽涉到產品設計,以便使之較快地過時而不是相反。有計劃的淘汰產品的內涵是一種模糊假定,即對於製造商來說,延續產品壽命的成本很小,在極端的情況下為零。
回憶一下資產現值公式,即等式9.9。將其略微修改一下,並且假定公式中的耐用資產的轉賣價值或殘值在三年結束時為零。從而資產的現值為:
(9.10)
現在考慮,通過改變耐用資產的生產使其壽命隻持續兩年,這時計劃淘汰發生作用,現值將有如下變化:
(9.11)
假定A1、A2和r保持不變,顯然PV>PV’。對於耐用品的既定名義價格來說,每一固定質量單位的價格在第二種情況下比第一種情況高些。如果在兩種情況下,商品支出均為100美元,在商品隻延續兩年時,其每年的服務支出當然比它延續三年時要高。如果固定質量單位的服務期為一年,則在計劃淘汰下,單位價格將會上升。假定需求規律仍起作用,持續兩年的耐用資產服務需求將比持續三年的耐用資產服務需求小。我們可以將同樣的計算用於式樣改變的情況。式樣變化無疑要降低每年投於服務流量的貨幣價值。從而A1、A2和A3將會較小。在任何特定的價格水平上。當現值變得較小時,每一固定質量單位的價格將較大,需求量將減少。
在這點上,關於計劃淘汰我們至多可以說,從事計劃淘汰的製造商會發現,在任何既定價格水平下需求數量都減少了。
式樣變化和排除競爭
可以證明,式樣變化是排除競爭的手段。門格(Menge)、塞蘭德(Selander)和斯內爾(Snell)認為,除了四家大汽車廠商之外,式樣變化對所有的不動產轉讓具有責任。汽車製造商必須使用大量昂貴的鋼模來壓製金屬標誌。這些鋼模決定了汽車的特定式樣。由於最低耐用性要求,它們是不可分的。這就是說,即使壓製一塊汽車麵板也需要一副鋼模,而該鋼模也許足以用來壓製幾百幾千塊汽車麵板。事實上,麥吉(McGee)對汽車業規模經濟的研究沒有發現因鋼模的“損耗”而替換掉它的例子。某些鋼模已經生產了幾百萬個零件了。
單位時期內產量較大的廠商,每副鋼模的單位成本較低,而單位時期內生嚴率較低的廠商相應成本較高。由此,大廠商能夠經常更換鋼模,並在每輛車的成本相對較小的條件下,體現新式樣。較小的廠商如想照此辦理,則生產每輛車的鋼模成本就較高,因為他們沒有準備這樣迅速地改變他們的鋼模。在任何均衡價格下,式樣變化的更快引進將迫使小廠商離開該產業。
為使上述論證能成立,式樣變化必須獨立於廠商的產出水平,從而它們能夠導致某種程度的規模經濟。另一個要求是,小廠商必須與大廠商在同一比率上引進式樣變化,以便保持他們的市場份額(大眾汽車公司顯然是一個相反的例子)。新車的購買者也確實願意要新式汽車。有證據顯示,新車購買者願買式樣更新了的汽車,盡管一些經濟學家會認為,工業廣告為這種新設計的汽車製造了心理“需求”。
產品差異的計量
我們無法簡單地定義、計量產品差異並從中導出一個指標來。即使在我們確定了某一行業的內涵之後,我們仍然沒有明確的方法來使實際的物質差異數量化。簡單地去數不同香味牙膏的數量或不同氣味肥皂的數量,不能產生令人滿意的產品差異指標。這種產品差異畢竟主要是一種主觀概念,它在於擁有者的眼光。與簡單地數不同香味牙膏的數相比,廣告會產生更多的產品差異。我們曾經艱難地測定不同的消費者怎樣評價不同的產品。在感覺順序上,我們可以說,具有共同物質特征的產品一般較難區別消費。我們還可以指出,更廣泛地做廣告的產品具有更多的差異性,即使如此,我們仍然難以確定諸如肥皂是否比香煙更具差異性這類問題。
運用需求的交叉彈性
人們可能試圖用需求交叉彈性來計量產品差異的程度。據推測,高的需求交叉彈性表明低的產品差異和高的可替代性。然而,這些彈性仍然與價格不變時不同賣者的商標信從程度相一致。測定商標信從指標的嚐試進展不佳,因為它們並未告訴我們產品差異的交叉彈性大小,也未說明購買者將在什麼程度上對相對價格的變動作出反應。價格交叉彈性和商標信從概念實際上涉及不同的買方行為。商標信從涉及消費者麵對眾多賣方提供的一批既定產品時的行為。價格交叉彈性則涉及消費者對相對價格變動作出反應的行為變化。但這兩個概念都是與產品差異有關的。
牌號和商標
有必要將牌號和商標作為降低消費者信息成本的方法來加以研究。牌號(包括商標)讓購買者確定哪個廠商生產哪種既定產品。即使有商標法,在大多數情況下大部分買者可以相信他們獲得的信息是正確的,但冒牌商標仍然愚弄了一些消費者。牌號比關於製造商的信息傳遞得更廣。它們還能表示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一些消費者願為質量和可靠性支付高價。較高的可靠性讓消費者更經常地保有他或她的商品。由此可以證明消費者願意為較高的可靠性花錢。盡管廠商可能試圖欺詐,但他們知道,通過商標和質量控製,他們可以為高度可靠性建立起有價值的信譽。在短期的任何時間內,他們可以降低成本和可靠性,但卻不必降低產品的價格或需求。利潤在短期內將會上升。廠商欺詐的程度取決於消費者發現可靠性變化的速度和能力。購買者獲得這類信息的成本和轉向其他商標的成本越太,欺詐的可能性就越大。廠商欺詐得越多,其商標的現有貼現值也貶得越快。欺詐或葬送商標資本的典型例子是飯館。讀者是否經常發覺,一家食物精美的新飯館和其他提供低質食物的飯館具有相等的價格水平?在信譽(可靠性)建立起來之後,老顧客和他們介紹到飯館來的其他顧客最終會目睹質量的下降。顯然,每一固定質量單位的價格在上升。該飯館“盜用”了其信譽,並且使它的資本——可靠性和信譽——貶值了。
認可標誌
不少類型的認可標誌出現在多種商品上。它們基本上是用來向消費者提供有關產品可靠性、安全性和質量信息的。在此,我們將探討兩種最有名的標誌:保險實驗公司(theUnderwriter’sLaboratory)的UL標誌和優良家政研究所(theGoodHousekeepingInstitute)“認可標誌”。
保險實驗公司大多數家庭用具上都貼著UL標誌,許多製造商在產品廣告中宣傳它。UL標誌隻是證明該產品或用具在正常條件下不存在引起失火、觸電或其他事故的潛在可能性。保險實驗公司並不評估任何特定用具的實際質量。UL標誌不意味著該產品比其競爭者更好。進一步而言,UL標誌唯一可取的用處,或是製造商向UL提交了該產品並支付了費用,或是製造商同意某一特定控製程序。為了保持UL標誌,廠商每年必須支付費用。有些不支付該項費用的公司,可能具有非常完美的產品。
最近,保險實驗公司建立了一些分支機構,測驗水上設備(加救生用品)、醫療設備(如可調節醫用床)以及其他設備。UL也進入了一般性的保障安全的領域,例如,它可能會檢驗一種特別的電咖啡鍋,看看當鍋子翻倒時蓋子是否會掉下來(該產品的電器零件對此無能為力)。UL現在要求製造商在其認可產品的安全使用手冊中包括翻倒安全的內容。
優良家政標誌35年以前,聯邦貿易委員會要求優良家政研究實驗公司去掉“認可標誌”這條。然而,對許多消費者來說,該標誌確實意味著認可。“優良家政”並非測試某一產品是好還是壞。它大概隻是確定,由某個製造商提供的、並打算在優良家政雜誌上做廣告的產品或服務,其廣告中宣稱的所有特點是否都具備。
原則上,如果優良家政標誌上了某個產品,那麼,如果產品或運轉有缺陷的話,製造商就允許你退還或更換。在紐約,除非有必要在該雜誌上做廣告的產品,其他產品都沒有被優良家政研究實驗公司測試過。在製造商能夠使用優良家政標誌之前,他必須向該雜誌保證,在優良家政上所做的廣告量,與在其他宣傳媒介上所做的廣告量是一樣的(至少每年兩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