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成不變的事物,不管它第一眼看起來吸引力是多麼強大,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的注意力勢必會逐漸衰退。你可以通過對你的感官進行一個最簡單的試驗來驗證這一點。盡量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牆壁或白紙上的一個圓點上麵。
你很快就會發覺出現兩種情況:或者是你的視線變得模糊,以至於到後來你根本就無法清楚地看到任何東西,或者是你在不知不覺之中已經停止了看那個圓點,你的視線早已經轉移到別的物體上麵去了。
但是,如果說你連接不斷地問自己有關這個圓點的一些問題——諸如它有多大,有多遠,是什麼形狀的,是什麼顏色的,是否投下陰影,等等——換句話說,如果你是有意識地集中你的注意力,如果你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它,如果你由此引起了各種各樣的聯想,那麼你集中在這個圓點上的注意力相對來說能保持更長久的時間。
興趣的第三條法則:在孩子的生活中,擺在眼前、實實在在的東西總是最真實的、最有趣的。
世界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事物。大腦不停地把抽象的事物轉變成形象具體的事物。正是由於這一事實,生活才被賦予了無窮無盡的趣味。例如:數量單位=蘋果,洋娃娃;自由=隨心所欲地吃掉所有的果醬;上帝=一個看不見的巨人,但是,因為他是無所不在的,因而可以在一隻舊鞋子裏找到並把他拴住——在一個開明通達的物理學教授家中,的確會出現這種教導方式。因此,讓孩子的意誌力成為具體實踐的原動力。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牢記,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來聽一聽詹姆斯教授的高見吧:“除了把它稱之為一種訓練孩子獲得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行為傾向的機製之外,再也沒有更好的描述了。”
無論是在家裏還是在學校,這個“獲得後天的良好習慣”的過程蘊涵了一句著名的格言:“沒有反應就不會有吸收,沒有相關的表達就不會有深刻的印象。”
我們在上麵所討論的有關理性和興趣的基本準則,再加上相關的建議,事實上隻是說明了:不論我們想向孩子施加什麼樣的影響,都必須留有足夠的空間和餘地讓他自由地在具體的生活中獨立思索。
經由這種思索而引起的反應有助於訓練孩子的意誌力。正確的反應等同於正確的意誌力訓練。與此相類似,所有留在孩子腦海中的正確印象都會以某種方式表現在他的行動之中。如果你能夠喚醒孩子的理性和判斷力。
構造一種和諧的生活
我們想要討論的問題基本已經討論完畢了。剩下的工作就是在現實生活中切切實實地履行了。這本書的目的不是為了說教;它希望成為大家的老師,所以大量內容將留給讀者自己進行理智明白的分析。
如果這本書果然有所幫助,在實踐中能夠對意誌和毅力的培養和鍛煉起到一些作用,那麼作者所花費的時間和心血也就不算白費了。
基佐先生在給他的學生講授《文明史》的時候說:“能夠把自己全身的機能都調動起來,使身心兩方麵的能力得到全麵的發展,這是一筆偉大的財富,所以,為了得到這筆財富而付出一定的辛苦和努力是完全值得的。”
我非常希望讀者通過這本書看到自己力量的根本所在——意誌力,通過我們提出的練習洞察成功的秘密。我們把一個長期被忽略的問題澄清了,也就是有缺陷的意誌是可以通過鍛煉加以改進的,有意識的培養和訓練一定會產生非常好的結果。
我們提出一種觀點,那就是要關注讀者的自我,把它看作由身心兩方麵組成的心理力量。而到現在為止,我們對自己的身我們的生活需要散發著光芒的精神窗口。正確地傾聽是天才的同盟。人類在嗅覺方麵天生的化學機製為正確的理解作了準備。味覺可以辨別某種藝術的細微差別。觸覺是靈魂進步的先遣隊。
也就是說,人對自己的神經係統控製能力越強,他神經發揮的作用就越大。雙手應該成為人腦偉大而重要的仆人。神經和肌肉在理智的控製下可以產生正確的行為。意誌與健康相關,意誌力取決於在健康領域獲得的力量。
大腦是人體宇宙的主宰,它縱觀一切,發號施令。能夠集中注意力的大腦一定會有所成就。閱讀力取決於意誌力的集中。集中全力進行思想的能力是非常了不起的。對自己有把握的人可以通過過去的記憶預測將來的情形。生活的先鋒,也就是想像力,它就像動機道德一樣重要,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毀滅人。意誌力作用下的道德目標可以絕對地控製任何已成習慣的行為。如果理智的意誌力占主導地位。人是完全可以把握好自己與周圍人的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