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意誌力與人際交流(4)(2 / 3)

如果孩子在不明智地模仿,就壓製這種傾向。如果孩子在以一種很有益的方式模仿,就應該大加鼓勵。總之,確保孩子模仿的是可能範圍內的最佳榜樣。同時,這種模仿的行為激發了他的全部興趣,從而激勵著他竭盡全力。

3.通過引導,把簡單的模仿變成進一步的仿效。我們在上麵討論了所有有關模仿的建議。但是,模仿可能是自發的,並且,如果這種模仿是正確的,它應當是主觀能動的。孩子首先受到刺激,繼而模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產生仿效的欲望,這裏就包含了意誌力的因素。

或許我們可以用下麵的例子來說明模仿和仿效之間的區別。約翰重複了他父親說過的話,但這種重複純粹是鸚鵡學舌,之外,他的意誌力沒有任何參與。這種情況就是簡單的模仿。但是,如果約翰被教導要尊重父親的行為舉止、人生準則及追求,要不斷地思索它們,並渴望著有一天它們能在自己身上重現,那麼,他的簡單的模仿現在就已經轉變成了更高層次的仿效了。

有些情況下,如果你發現孩子在模仿一個負麵的典型,趕緊把他的這種力量轉移到另外一個方向。

如果發覺他在模仿一個好的榜樣還不夠徹底,趕緊加以改進。如果他是為一個很低級庸俗的目標而進行模仿,那麼把他的注意力引導到更崇高的目標上去。為他的心靈引入值得仿效的事件和人物,並且利用任何一個機會來灌輸仿效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你事實上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訓練孩子的意誌力了;高超的模仿能力是大自然賦予每個孩子的珍貴天賦之一。

4.培養認知的願望。要求你的孩子回答一千個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鼓勵他們就關心的話題不停地向你提問。毫無疑問,這種做法有著它固有的缺陷,應當適可而止,但是,它的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孩子們提出的問題是他們那開放的大腦裏因各種各樣的思想撞擊而發出的轟鳴聲。

一定要記住,永遠不要用這些粗暴的方式來回答問題,“哦,沒什麼為什麼,就是這樣的!”“哦,無所謂啦!”“哦,不要來煩我”。如果你實在事務纏身,沒法立刻回答問題,那就約定在日後的某個時刻再來討論這個話題,但是一定要記得信守諾言。

如果孩子現在還不能理解你的回答,向他保證在日後時機如果你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坦率地承認這個事實。然後,把這個問題當成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問題,想方設法地找出答案,並給孩子一個滿意的答複。

引導孩子在各種各樣的任務中尋找興趣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你不感興趣的東西必定也是毫無意誌驅動力可言的東西。舉一個例子來說,僅僅為了使自己處於繁忙狀態而縫製一條圍裙顯然是一件非常乏味的工作;但是,如果是為了參加下次舞會而縫製服裝,那顯然就是一件饒有興趣的活兒了。“事物蘊涵的樂趣”喚醒了你的意誌,並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教育過程一下子生動活潑起來。

5.培養孩於提高自己興趣的欲望。這種欲望是人類天性中表現得最強烈的源動力之一,我們應當明智地加以引導、發展和控製。如果在實踐中被誤解或錯誤地加以應用,那它帶來的隻能是消極的負麵後果。

如果仔細加以分析,我們可以把它劃分為兩種衝動:健康的自利主義的衝動和損人利己的衝動。我們將在下文中向您揭示個人動機這兩種形式的微妙區別。

健康而又符合道德的利己主義追求的是個人的最大利益;損人利己追求的則是一種虛假的利益,這虛假的利益最終將傷害個體自身。健康的自利主義是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損人利己則是漠視社會公益,片麵追求個人健康的自利主義而不尊重公共輿論;另一種情況,損人利己的行為則對公共輿論毫不在意。

健康、符合道德的自利主義總是對他人的最高利益保持永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實現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時,個人的最大利益才能得以實現。

損人利己則把個人與他人和社會孤立開來,他們在追求個人利益時絲毫不顧及他人,他們實現自己利益的手段是建立在否定和違背法律的前提基礎上的。健康的自利主義是一種永恒的人性所在。損人利已是對這種人性的永恒否定。健康的自利主義永遠能夠實現自己的要求、並煥發更大的能量,創造更多的機會;損人利己永遠隻能以挫敗告終,並逐漸毀滅追求幸福的力量,令自己的世界日漸萎縮。

因此,在孩子年齡還非常小的時候,就在其心靈中培養在尊重公眾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身的利益並令自己愉快的欲望,無異於培養追求幸福和快樂的美好願望。這就意味著對他們進行一種積極良好的教育,這種教育的結果就是把損人利己的陰影從他們的生活中驅逐出去,取而代之的是那種正當的健康的自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