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才人:潛伏是種境界(2)(3 / 3)

潛伏的境界

兩個人在路上被老虎追趕,他們隻有不停地跑才不會被它抓住吃掉,於是他們一直跑啊跑,直到跑到懸崖邊,無路可逃時,突然失腳跌下懸崖,幸好都抓住了懸崖邊上的青藤,但是低頭一看,天啊,懸崖底下有群餓狼正在守候,青藤的根部也有幾隻小鬆鼠在亂咬,正在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時,突然看見在自己的不遠處幾顆野草莓——於是選擇開始了:路人A覺得既然怎麼做都要死,那就什麼都別做的好;路人B卻覺得此時此刻,沒有比這些草莓更可愛的事情了,所以他伸手去摘——哪怕死亡來臨,也享受一下甘甜吧!

這是一個關於困境中的選擇問題——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是會頹廢地放棄草莓,基於某種負氣的惰性,喜歡衝老天爺撒嬌的人不在少數;但有的人卻不會,因為無論遇到怎樣的困境,他們都努力活著,他們從來不輕易拋棄生活賦予他們的恩賜。你說他們庸俗也罷、無賴也罷,他們努力地、野草一樣地活著。

武則天在太宗的後宮待了十一年,漫長的青春期在天子的漠視裏飄然而過,比起一起入宮的夥伴(徐才人)的紅火,這位美貌小才人顯得如此尷尬而寂寥。即便間或爆發出來的生命活力,也在太宗的“壯其誌”裏黯然而退……十一年,好漫長的歲月。

但是她雖然沒有特別的恩寵,卻也沒有特別的貶斥,這證明她並沒有下沉,那份野心勃勃與欲望沉浮,雖然被壓製到了心底,但是她並沒有下沉。

我們很難想象這位日後驚天動地的傳奇女子,如何在這漫長的十一年寂寞空守,也很難想象一個野心勃勃的激蕩生命,在無望的歲月裏如何挨過青春的流逝。也許在女皇日後的權力爭鬥之謀、書法修煉之盛裏,可以看到一些微妙的啟示。

她掌管“宴寢”之事,是天天需要操心皇帝去哪裏休息起居的差事,從“獅子驄事件”看,她應該經常侍從身邊——如果沒有對她工作能力的肯定,不可能做這麼久,能天天見到皇帝的妃嬪宮官可不多!

唐朝內宮設有專門學習文化知識的地方,她的書法到後來幾乎達到精絕的地步,如果沒有這十一年的專心致誌的練習,恐怕也難呈此境。雖然,起初的這份書法情懷是邀寵的手段,但是失效以後她似乎也沒放棄。

這就是武則天,一個在任何時候都努力活著的女人——活著,很簡單,努力活著,則很艱難,因為它需要勇氣、信念,甚至絕望地持守。此後,無論是沉寂還是披荊斬棘,我們總能看到一直“活著”的武則天,生命的激情,在這個女人身上從來不曾消弭過。隻不過,有時候是勢不可擋的山洪暴發,有時候,則是另辟蹊徑地小河潺潺。

幸運,屬於真正懂得“潛伏”的人。

李治的太極拳

好運總是落到會等待的人身上,貞觀十九年,太宗開始陸陸續續長病。機會來了。

太子李治朝夕侍奉左右。

這已經是個被後人炒爛的故事:天真無邪的皇子遇到存心勾引的庶母,美貌與成熟征服了年輕的心,於是,亂倫與陰謀的故事在深不可測的後宮發生了,一如當年隋煬帝烝宣華夫人於父皇病榻之側——亂倫、通奸、宮廷、皇位,如此狗血的傳奇引發了人們的無窮想象,以至於詩人們都跟著意淫——“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駱賓王《討武檄文》),史官們都跟著摻和——“時上在東宮,因入侍,悅之。”

而實際呢?太宗不是隋文帝,李治更不是楊廣,曆史,不是傳奇故事。

李治比武則天小4歲,是太宗第九個兒子,長孫的第三子,本來,是沒有希望成為太子的。開始的太子是嫡長子李承幹,小時候聰明伶俐,很受太宗寵愛,但是長大後漫遊無度,漸漸失寵。取而代之的是嫡四皇子李泰,這家夥很有太宗年輕時候的影子,有才學有人脈,年紀輕輕就編撰了地理名著《括地誌》給老爸看。當然,才能既然能肖父,誌向也就跟著“肖”了個十足——陰懷奪嫡之誌。

當年太宗就跟自己哥哥內鬥,並以非常手段——宮廷政變奪取皇位,現在這兄弟倆有樣學樣,不需太宗言傳就“身教”了,剛剛長成就鬥了個不亦樂乎,最後兩敗俱傷。太宗痛下決心把兩個人都處置了,因為他不能給後代樹立這樣一個榜樣——太子不是命定而是可以爭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