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調解工作並不輕鬆,本來是一個很受人尊敬的人,弄得不好卻很沒麵子,有時還要忍受委屈和誤解。為了使調解的成功率更高,不妨動員其他人一起參與,當然是同自己思想基本一致而且是衝突雙方都可信就的親友、同事等。自己單槍匹馬,可能會承受一定的壓力,而和這些人“同舟共濟”,則會變壓力為動力,促使衝突雙方向和解的道路上邁進。
宣傳自己
現實生活中常有些人不善理解人,你出現差誤、疏漏,他不但不能原諒、理解,即便你是正確的、願望良好的,他也不能充分認識,善意相待,甚至會抱怨聲聲,說三道四。對這些人,你也許會表現出不可理喻的態度,冷然相對,不屑一顧,結果雙方誤解加深,關係越鬧越僵,不利於雙方合作共事,也無益於彼此融洽交往。如何讓不善理解人的人理解你,是交際中的一個難題,也是一個普遍性的話題,下麵介紹幾種方法:
多向他袒露自己
不善理解人的人首要表現是他不善於認識和了解別人,他們比較內向,孤僻執拗,既不願作深入細致的了解、透徹合理的分析,又習慣於想當然,而且狐疑重重,愛鑽牛角尖。在他麵前,你最好把自己袒露出來,尤其是他關心的東西,或直接與他相關的問題,應主動促使他來認識了解,你這樣他會對你建立正確認識,也會對你的行為舉動有個透徹理解。有一位母親60多歲了,隻身住在鄉下,她的兒子在城裏工作,兒子工作忙,常常跑幾十公裏路回家探望老母。老人深感孤寂,也特別希望兒子回來。本來她完全可以主動一些到兒子這裏來,但老人脾氣又怪又拗,非要等回兒子不可。而兒子並不知道老母的想法,好久未抽時間回家一趟,老人憋不住了,見到兒子一肚子的氣都潑了出來。兒子感到母親太不理解他了,也生起氣來。母子倆一時間鬧起了別扭。你想,如果兒子平日裏多向老母袒露自己的想法,多把自己的情況說清道明,老母就是一個再不善理解人的人,想必也會理解兒子的。
把他挽到你的一邊
從心理狀況看,不善理解人的人封閉、孤傲,自我意識強,自以為是,常把自己與別人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你應據此出發,把他挽到你的一邊,讓他設身處地從你的角度看人待事,多商議,多解釋,請他參與,他便會打破封閉,與你走到一起,豈能不對你持認同和欣賞態度?所謂不理解又從何而起?小王自認為一個大小夥子做了收發員有些尷尬,他性格孤傲,自行其是,工作拖遝,常把報刊稿件壓著不送,秘書小吳很有意見,多次與小王交涉,不料小王不僅不改變工作態度,反而更加肆無忌憚,為此小吳深感小王是個不理解人的人,一氣之下把這事彙報到領導那兒。假設你是小吳,能如此嗎?最好幫助小王端正心態,認真工作,疏通彼此情感,理順雙方關係,’止小王從你的工作角度及工作重要性上理解你的心情和願望。如此,既會緩和雙方的對立關係,又不會影響工作與他密切關係。
不善理解人的人在交際上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在交往上態度被動,行為消極,從而對太多的事情和問題不能理解和認同,保持一種對立的或對抗的情緒,你應從他的這一實情出發,主動親近他,溫暖他,與他增加友情,發展友誼,讓他消除對你的疏淡感、距離感。當你與他的關係進入融洽的境界,他會對你有良好的感受,表現出積極的情緒反應,便不易產生不理解之舉了。小趙業餘時間愛好寫作,對愛好與工作的關係處理得也很好。但他的同事小黃卻是一個不善理解人的人,常對小趙挑挑揀揀,抱怨聲聲。小趙設法遷就小黃,在工作上盡力多做一些,可小黃更不能理解他了。小趙開始改善與小黃的關係,努力發展雙方的友誼,雖然頗費周折,但彼此到底結成了親密無間的朋友,而此時再看一看,小黃不僅能理解小趙,而且對小趙十分支持,在許多方麵表現出高姿態。
學會理解別人
不善理解人的人做出不理解人的行為,讓人感到大出意外,莫名其妙,還會令人無可奈何,不覺心中有氣,但你能冷然以對嗎?不善理解人的表現一般並不出正常的範圍,也許在某種程度上他確有乖張怪異行為,確顯得不善理解人,但你得善於理解他,當你理解他了,也會影響著他去學會理解你,此時你會感到他變得善於理解人了。小潘作為單位領導很想帶領職工發奮創業,使單位走出困境再現生機,許多人都持理解、支持和合作的態度,少數人卻冷言冷語,加以反對和阻撓,小潘對他們給予了充分地理解和寬容。結果在事實麵前,人們漸漸認識到小潘是正確的,也從此對小潘的大度深感佩服,從而信任小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