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社交中巧妙應對挑戰(4)(1 / 3)

如何協調朋友間的矛盾

人們在生活中難免會有摩擦和矛盾,如果摩擦和矛盾發展激化到一定程度,那麼吵架就再所難免了。這時,旁人如果加以合理的勸解,往往會使矛盾迎刃而解,同時雙方都會感謝你的勸說,並在人際交往中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麵對憤激的吵架者,怎樣勸架才有效,是要講究點藝術的。

首先,就是要了解情況,不能盲目地勸架,講不到點子上,不但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反而會引起當事人的反感。有可能會說:“不了解情況,瞎說什麼?”如果你先側耳細聽,弄清情況再講話,效果就會比較好了。要先了解吵架的原因,如果比較複雜時,應該從正麵、側麵盡可能詳盡地把情況摸清,力求把話說到點子上,說進當事人的心裏。還要分清主次,勸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對措辭激烈、吵得過分的一方要重點做工作,這樣才比較容易平息糾紛。其次,勸架要分清是非公正,不能沒有原則地“和稀泥”,不分是非地各打五十大板,以為“一隻碗不響,兩隻碗響叮當”,籠統地對雙方都做出批評,這樣就不能讓雙方都信服。在吵架時,雙方臉紅脖子粗,氣氛緊張。這時,如果用一兩句風趣幽默的話加以調解,那就像清涼油、潤滑劑,可以“降溫”和“放鬆”,緩和緊張的氣氛,達到使雙方冷靜的作用。人在吵架時火氣比較大,頭腦處於興奮狀態,耳中聽不進勸告。這樣,勸架時不要糾纏於吵架人的某些過激的言辭,要多用委婉的語言,注意不要觸及當事人的忌諱。一般情況下盡量不用激烈尖銳的語句,避免火上澆油。當然如果形勢十分緊張,吵架雙方矛盾達到白熱化,動起武來,就要用高聲嗬斥,使當事人震驚,從而暫時冷靜一下,得以放下過激的情緒,能使頭腦得以清醒。

當他人發生衝突和糾紛時,你有意出麵調解或是別人請你出來做這一工作,這當然是一件好事。這說明你是受人敬服的,而且對他人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要做一個好的調解人,首先必須得到雙方信賴,其次是所提出的調解方案切實可行。因此在調解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弄清實質

比如樓上的住戶澆花時,水滴到樓下住戶晾的被子上,兩家因此發生了衝突。這很可能隻是表麵現象,而實質卻在於兩家的男主人在單位裏因某件事產生了矛盾,而這矛盾一直沒能消除。如果你僅就澆花時灑下的幾滴水來進行調解,顯然是無法達到目的的。調解人必須弄清衝突的實質。通過觀察和了解,看看衝突雙方都做了些什麼,聽聽周圍的人對此有何議論,不難找到衝突的根源。找出這個根源以後,知難而進,對症下藥,不僅解決表層的矛盾,並且使衝突雙方在心理、感情上有所溝通,最終達成諒解而握手言和。

保持中立

這是一條最為重要的原則,也是調解能否成功的前提。調解人必須做到不偏不倚。你偏向樓上的住戶,樓下的住戶就不會相信你,而且樓下的住戶可能以為你是在幫助樓上的住戶與他們較勁。另一個需要避免的是,你不該有打抱不平的思想。偶爾對衝突肯定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作為一個調解人,目的是為了讓矛盾雙方息戰並和解,而不是“仗義執言”、“拔刀相助”,那樣隻會讓人產生誤解,使衝突加劇。所以調解時不必專講是非曲直,甚至對明顯有過錯的一方也要表現出“理解”,目的是為了使衝突雙方能坐下來麵對麵地交談,而調解人則坐在中間,一手執甲的手一手執乙的手,以達到最終目的。

避免在衝突達到高潮時出麵調解

衝突剛起時,調解容易成功,但這需要有先見之明,當兩人的衝突達到高潮時,調解人所能做的隻能是致力於雙方一時息戰,消散一下他們的火氣、如果兩人都在火頭上,你出麵調解,多半會無功而返。因為這時候你無論提出什麼辦法,他們都聽不進去,而且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為“參戰者”。謹慎而聰明的做法是將衝突的雙方勸開,避免再動幹戈或進一步說一些有傷感情、事後難以收回的話。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才是調解:等到雙方都冷靜下來,對衝突感到疲乏並且有調解的願望的時候,雖然不像衝突剛起時調解那麼容易,但是卻能收到實效,這時雙方都會對你成功的調解表示感激。

刺探雙方最大限度的讓步

做具體的調解時,不要想當然地提出調解的辦法,這樣很容易碰壁。必須刺探雙方最大限度的讓步是什麼,從中找出共同點和分歧點,經過反複分析、商量,輔以勸解、討情,然後提出一個使雙方都能夠接受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