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媽是一個熱情好客的女主人。一天她對女鄰居李大娘發出了邀請,“李大娘,晚上沒有事情就到我家來玩吧,”王大媽殷勤地說。李大娘順勢說:“好呀,我最愛吃您做的三鮮餡兒餃子了。但是我兒子一家子今天從外地來看我,那我就謝謝您吧,下次再去嚐。”這樣王大媽自然就明白了李大娘的意思,她的兒子定居在外地,很少有機會來看她,當然人家一家團聚比較重要呀。
為對方著想,凸顯拒絕的必要性法
1949年底,商務印書館的董事長張元濟先生找到陳毅市長,要借20萬元錢,以解燃眉之急。這位董事長已80高齡,而且德高望重。
當時全國剛剛解放,百廢待興,拿出20萬元有很大的困難。沒辦法,陳毅隻有直截了當地對張元濟先生說:“如果說人民銀行沒有20萬元,那是騙您。您老這麼大年紀,為了文化事業親自奔走,理應借給您。但我想,還是不借給您為好,20萬元搞商務一下子就花掉了,還是從改善經營上想辦法,不要隻搞教科書,可以搞一些大眾化的年畫,搞些適合工農需要的東西,學中華書局的樣子,否則不要說20萬,200萬也沒有用。要您老先生這麼大年紀到處奔走,我很感動。對不起,我不能借這筆錢,借了是害你們。”
陳毅一席話,令張元濟老先生心悅誠服,他高興地說:“我完全接受你的意見,我不借錢了。你的話是對我們商務印書館的愛護,使我很感動。”
在拒絕之前,能夠進行一番換位思考,感同身受地分析對方當前的利弊得失,這本身就體現了人性上的親近和關懷。而一切以對方利益為出發點,提醒對方如果願望實現會引發何等危害,令其自動放棄的拒絕技巧,會令對方蟠然醒悟之餘心懷感激,為自己的片麵想法感到慚愧而擺出低姿態,拒絕如順水之舟。
總之,要善於靈活地運用一些技巧,巧妙地拒絕別人,在拒絕的同時仍要保持社交中良好的關係。
學會安慰別人
社交中我們常常會遇到某位朋友因為某件傷心的事情而失聲痛哭或神情沮喪,這時你心裏一定也不舒服,想說一些寬慰人的話,使他能減少一些痛苦,其實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是先讓他痛痛快快地把心中淤積的不滿、委屈與痛苦發泄出來,等他心中稍微平靜一點的時候,再加以安慰。
安慰別人時,我們要根據被安慰的對象運用適當的安慰方法,這樣才能收到好的安慰效果。
安慰病人
首先要選擇好探望病人的時間,如果是住在醫院的病人,那麼一定要注意遵守醫院所規定的探望時間,如果是在家中以不影響病人的休息為首,時間不能過長,同行的人也不可過多。
禮品要根據病人的病情、喜好來選擇,鮮花、水果和書刊等都是受歡迎的禮品。在話題上,對於身患重病的,如果過多地討論病情就會加重病人的思想包袱,這時你可以多談談病情以外的事情,比如說一些新聞、笑話和發生在周圍的有趣的事情,使病人心情愉快,有助於病情的減輕。安慰重病者的家屬,應該從照顧病人的細節人手,多詢問在其中有無需要幫助的,多為其分憂,同時勸解家屬不要沉浸在痛苦中,要多往積極的方麵想。對於死者家屬,既要勸他們節哀,想開點,又要鼓勵他們擺脫痛苦,宣泄出心中的憂傷,精神上得到放鬆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