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您就是這樣確信的嗎?
皮:對。
羅:那麼,您怎麼能說沒有信念這東西呢?您自己首先就有一個。
皮卡索夫在此用一個“根本”,把話說絕了。因此,當我們遇到不十分有把握的事時,應當盡可能多用“可有、也許、或者、大概、一般”等表模糊的詞,給自己的判斷留有餘地。
善意的“謊言”
說謊,就是說謊話、假話,也就是掩蓋事實真相的話。我們不提倡說謊話,但是在許多情況下,我們必須知道說謊話的伎倆,才能識別謊話,不受蒙騙。同時對某些善意的謊話也要給予理解。
中國最權威的詞典《辭海》對“謊言”一詞是這麼解釋的——謊言,夢言,《呂氏春秋。知接》:“瞑者,目無由接也,目無接而言見(意思就是說閉著眼睛,什麼也沒有看見卻在那兒告訴別人自己看見了什麼)。”後稱假話為謊言。美國的《赫裏蒂奇英語詞典》則是這麼解釋謊言的——謊言:有意冒充真實而提出的虛假陳述或信息,假話,任何意在欺騙或給人錯誤印象的事物。
美國有個俱樂部每年舉辦一次撒謊大賽,什麼人都可以參加,惟獨拒絕政客——“職業撒謊家”。因為他們以“職業”去和“業餘”者比賽,勝者當然是他們。的確是這樣,在美國競選的時節,美國人常常能在電視上看見政客們慷慨陳詞:如果我當選,將如何如何。但一旦他當選後呢?原先的許諾早已拋到九霄雲外,什麼也不算數了。政客們就是這樣利用謊言來贏得民眾的信賴,使自己獲得選票的。
生活中,在有些情況下,會出現一些必要的謊言。也就是說,在有些時候,你不能不說謊。在一些非常時期,甚至隻能說謊才能夠更為完滿,更為人道。比如對一個已經被確定為肝癌晚期的病人,醫生就萬萬不能將真相告訴病人。病人問:“什麼病?”醫生隻是淡淡地說:“肝炎,有些嚴重,不過如果你配合治療,很快會好的。”這就是在撒謊,但這種謊言是必要的。
還有一類謊言是奉承話,這些話大都是水分,套話、空話連篇,千篇一律,雖然聽來心裏並不一定十分愉快,但人類缺少這些空話與謊話,禮儀就無法存在了。生活常常是平淡無奇的,天上掉餡餅的事總是少的,而災難和厄運卻常常不知不覺的走過來。人類本身的天性是向往美好的,喜歡賦有刺激、帶有浪漫色彩的生活。如果我們什麼事情都從現實來,世界上也許就沒有幾件有意思的事了。所以,幾乎所有的人都愛聽謊言勝過愛聽真理。
奉承話給人們的幻想和虛榮心帶來極大的滿足,使人從困境與艱難中擺脫出來。它讓人覺得自己在別人的生活中是受到尊重與重視的,因此他在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盧梭在《懺悔錄》中說:“我從沒有說謊的興趣,我常常不得不羞愧地說些謊話,以便使自己從不同的困境中擺脫出來。”
由此可見,善意的“謊言”、“假話”也有其積極的一麵,我們不妨學會運用它,讓它服務於我們的社交活動。
人人皆為師
在社交中,謙虛是十分重要的。小李和小王同時在爭取一個升任部門主管的機會,他們兩個人在專業知識水平和能力上不相上下,於是部門經理就分別找兩個人談話,詢問、征求他們本人對升職的看法,也是暗中考察兩個人的品性。結果是小李榮升為新的部門主管,原因是當經理問道你認為你們兩個人誰更應該提任這個職位的問題時,小李答道:“小王是一個很有實力的競爭對手,我希望您能夠根據公司的需要決定,無論誰勝出,我都會認真塌實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而小王卻說:“小李表麵上看還是有一些成績,但是他的能力還是不如我,並且他曾經在您讓他加班時私底下說過您許多不太好的話。”經理認為,小李是一個謙虛謹慎,為人誠懇的人,而小王卻是打小報告,不惜損人利己的不可信任的人。
置身於複雜的交際網中,我們總要麵對真假摻半的讚美或潮水般的恭維,但我們往往習慣用“過獎”、“抬愛”等直白的話語敷衍了事,或者幹脆轉移話題,寧願隱沒自己的才華也不願給人留下好大喜功的印象,而這種純東方式缺乏藝術和技巧的自謙卻常常走入怪圈,不僅不能讓人感受到親切、隨和,反倒讓人覺得越謙虛就越虛假,越謙虛就越矯情。
謙虛其實是一種很微妙的攻心術,它有許多方法,下麵介紹三種:
幽默自嘲